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不影响中心视力,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经常被忽视,因此也比较形象地称为“眼睛的潜伏杀手”或“隐形的视力小偷”。现在由于对青光眼相关的科普知识不够普及,许多人都认为青光眼离自己非常遥远,但事实上,我国有近90%的青光眼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约2/3的青光眼患者在首诊时已经是疾病的中晚期,对视力造成很大损害。
开角型青光眼症状隐匿,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群,约1/4的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在疾病早期,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进行性的近视程度加深,在阅读或看手机时出现视疲劳。如成年人出现近视不断加重,就需要引起警惕,及时就诊。开角型青光眼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看眼前物体,尤其是在晚上看灯光时,周围出现一层彩虹色光环的现象,称为“虹视”。这是因为眼圧升高引起角膜水肿,造成折光改变所导致。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周边视野缩小、轻度眼胀及头痛等症状。到晚期双眼视野都严重缩小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如阅读、书写、驾驶等。因此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平衡和行走能力变差,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跌倒。
开角型青光眼虽不可逆,但可治。因此治疗青光眼,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青光眼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也不会自行痊愈,所以千万不能任它发展下去。早期发现和及时的治疗,将眼圧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视神经,延缓病变的发展,能使绝大多数患者终身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联合采用。
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跟糖尿病、高血压—样,一旦确诊就要终身护理。生活中应保证患者活动环境安全,预防跌倒;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的方法,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定期随访,监测眼压、视野缺损等眼部情况;由于青光眼是眼科中典型的身心疾病,应定期评估患者心理情况,倾听患者主诉,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睡前可以泡泡脚或喝一杯牛奶;调整饮食习惯,多食瓜果蔬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控制每天饮水量,一次性饮水量不超过300毫升,一天饮水不宜超过2000毫升。
青光眼的健康教育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环节,让更多的人科学了解青光眼,提高青光眼的防治意识,才能战胜青光眼,从而最大限度减轻青光眼性致盲和低视力损伤,减少青光眼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眼科19楼 李艳君/薛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