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术前的准备
1、术区的备皮,分别为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
2、保证充足的睡眠,降压药可正常服用,维持正常的血压。
3、更换干净病号服,左下肢或左上肢留置大号留置针。
4、遵医嘱术前禁食水及留置导尿管(未插尿管者指导患者床上练习大小便)。
5、送至介入导管室前请您脱下内衣、内裤、项链、戒指、手表、首饰、假牙等。
6、介入导管室的医生同您的家人送您去介入导管室。
患者家属怎么办呢?
1、病人送入介入导管室内,家属请在介入导管室等待区等待,术中如有需要会与您联系,请不要离开。
2、手术完毕后,会通知家属接患者回病房。
介入治疗术后注意事项
1、绝对卧床休息24h,使用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动态评估患者的肌力。
2、经股动脉入路者,遵医嘱使用压迫器加压6-8小时,穿侧肢体制动6-8小时后可在床上翻身,需卧床24小时,如无并发症者术后可下床活动。
3、保持穿刺侧肢体平伸,不可弯曲、下垂、避免用力过度等,术后一月内不可提重物及从事重体力劳动。
4、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及血肿。肢体有无疼痛麻木等情况,皮肤的色泽、温度,远端血管的搏动情况。
5、术后尽量多饮水(至少2000ml),利于造影剂的排出。更好的保护肾脏,观察并记录尿量。
6、术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可饮食过饱。
介入治疗为何需要制动?制动多久?穿刺点如何压迫止血?
“护士,把我监护拆掉吧,我想去卫生间。”
“王爹爹,您刚做完介入治疗,右下肢需要制动6h,24h后才能下床活动。”
“可我不习惯在床上小便。”
“我来协助您轴线翻身,侧身试试可以吗?”
“还是不行啊!”
“那我帮您打开水龙头,您听听流水声呢?”
┄┄
“哎,忍忍吧!”
“实在不行,我通知医生,马上给您导尿。”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和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近10年来发展迅猛,因其精确和微创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的治疗中,逐渐成为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外的第3种治疗方法。
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举例说明: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即通过器械将材料送到神经病变血管,实现疾病诊断或治疗的目的。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按照治疗血管疾病类型所使用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将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分为:
介入栓塞术:使用微导管将弹簧圈送至动脉瘤内,填塞动脉瘤,达到防治动脉瘤破裂的目的,主要用来治疗颅内动脉瘤。
支架置入术:是将人工制作的支架放入狭窄血管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颈部及脑部血管狭窄。
动脉溶栓:将溶栓药物经微导管注入闭塞血管处,实现血栓溶解、血流再通的方法,针对24 小时内出现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可改善脑部缺血症状。
机械取栓:指使用特殊设备来去除血管内血栓,使血流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用来治疗急性脑梗死。
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使用微球囊将病变血管扩张后放入支架,使血管血流再通的介入手段,可治疗静脉窦血栓。
介入治疗为什么经常选择股动脉?经股动脉穿刺后必须要卧床制动吗?
因为股动脉粗长、笔直、稳固、搏动情况明显容易操作,且直接进入主动脉,易到达各脏器的血管,所以成为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术的穿刺部位。但术后常伴随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为了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需保持术侧肢体制动。
经股动脉穿刺后术肢需要制动多久?
术肢制动和卧床休息是预防出血的重要手段,但时间过长患者易产生腰背酸痛、尿潴留、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同时,长期卧床患者是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长时间制动会诱发深静脉血栓等致命并发症,加重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术后制动6h,并卧床24h,下肢制动6h后进行早期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股动脉穿刺后选择哪种方式压迫止血?
近年来动脉穿刺处的压迫止血方法不断发展和改进,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纱布绷带包扎止血
此方法需要沙袋压迫,但沙袋易移位,稳定性差,需较长时间卧床,患者耐受性差则易导致腰背酸痛、烦躁、失眠、尿潴留、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且“8字型”包扎方法耗费时间较长,压迫力度难以把握。
但是,纱布、绷带和沙袋价格低廉,不易过敏,仍是目前常用的止血方式。
2.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与纱布绷带包扎止血效果相当。但弹力绷带上的丙烯酸乳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黏性大、通透性差,有致敏作用,加压包扎时,张力大,粘贴时间长易引起局部皮肤受损。
3.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
此方法节省操作者压迫穿刺点的时间,压力均匀可调节,使用安全,减少穿刺点出血,缩短肢体制动时间,降低了患者腰背部酸痛、压力性损伤、排尿困难等的发生率,增强了患者舒适程度。
不足之处是价格相对昂贵,且止血器的压板过紧、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青紫、水疱、对胶带发生过敏反应。
4.动脉止血敷料压迫止血
其优势在于压迫时间短,止血迅速,桡动脉3h、股/肱动脉6h后可拆除止血敷料,肢体绝对制动时间缩短,不仅止血效果好,还增加患者舒适度。
但该类动脉止血敷料在使用中必须有专业的压迫手法、固定技术和护理要点,如技术不熟练、观察护理不到位,将导致瘀青血肿、皮肤水疱、局部压力性损伤等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综合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穿刺顺利程度、患者的凝血功能、皮肤状况和活动能力等因素,个体化选择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压迫方式,在经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过程中均需给予适当压力,但应以能触及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为佳,以防肢体缺血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尽可能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