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
医护同心共筑“生命桥梁”
2019-09-16 阅读量:
分享:

2019年7月30号,全国首例双胞胎儿童心脏成功移植的好消息在武汉协和医院传播开来。这消息也令协和医院儿内科所有参与双胞胎弟弟乐乐的救护团队人员感到无比振奋。

乐乐于2019年6月26号来到儿内科。第一次见面,他发绀的嘴唇、浮肿变形的小脸、急促的呼吸、明显水肿的四肢让大家触目惊心,但是乐乐很乖巧听话,不哭不闹,坐在小推车里,肿胀的眼脸让他只能眯起一条缝来好奇地打量医生和护士阿姨。难治性心衰、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儿内科副主任彭华教授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之后,当机立断,把乐乐收进儿科病房,架起了通向新生的桥梁。

跟他的双胞胎哥哥一样,乐乐很早就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外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来协和时病情已经十分危急,需要心脏移植才有最后一线希望。但是乐乐存在多个脏器功能不全,身体羸弱,暂且无法手术。除非调理到最佳状态,否则即使等到配型成功的供体也无法保证手术能顺利完成。这个重担落到了儿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身上,刘亚黎教授、彭华教授、胡晓华医生带领的医疗团队和吴丽芬总护士长、张焕梅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齐心协力为乐乐量身制订了一套全面的救护方案。一线管床医生和护士24小时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指标,第一时间组建MDT团队,多科协作及时处理,以期乐乐能尽早转危为安。

在调理治疗的过程中,静脉通路尤为重要。该患儿病情危重,身体机能不适宜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需要建立三四条静脉通道才能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但患儿全身高度水肿,皮肤多处破溃,血管弹性差,因而穿刺成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保护患儿的每一根血管,张护士长不仅合理安排经验丰富的管床护士照护患儿,而且每天指导多人协作,亲自为患儿穿刺。有时乐乐因呼吸困难只能半坐卧位,护士为了找合适的血管通路,直接跪在地上帮患儿穿刺;有时乐乐因为呼吸不畅难以入睡,为了让他有更舒适的睡眠,护士想尽各种办法为他定时翻身、变换体位、减轻水肿受压,并对家属做详尽的健康宣教。截至手术之日,乐乐身上未发生任何额外的皮肤破溃。

心衰、水肿、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药物过敏,乐乐小朋友一路跌跌撞撞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他的病情时时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他早已成为儿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宝贝。每个黑夜过后,清晨拉开窗帘,看到阳光洒在乐乐那浮肿渐退、略带微笑的脸蛋上,一夜的疲倦瞬间消失殆尽。亲身经历过这一幕幕仿佛电影里的场景,心里感慨万分,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我们都在默默努力着,只希望能为乐乐多带来一点帮助,让他早日恢复活力。

乐乐目前已经在心外科成功手术,相信不久的将来,他将与哥哥一起手挽手愉快、自由地奔跑和玩耍。正是武汉协和医院仁爱济世的情怀为乐乐带了新生,希望兄弟俩健康快乐成长,把这份大爱永远延续下去!

(儿内科15楼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