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图为:手术结束,马文华呼唤着女儿娇娇的名字 (记者刘蔚丹 通讯员刘坤维摄)

本报记者胡彩丽 通讯员刘坤维 实习生苏金胜
既为心爱的女儿捐献了角膜干细胞,治好了她的眼疾,术后自己的眼睛也是好好的。25岁的年轻母亲马文华,到现在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昨天,记者在武汉协和医院眼科病房内,见到马文华和她女儿,两人的眼睛都还有些红,但再过一周,女儿眼睛一拆线,就可以出院了。
女儿娇娇一出生
左眼球就长了绿豆大的“疙瘩”
马文华一家是襄阳市枣阳人。2011年,马文华的女儿娇娇出生。娇娇刚出生一周,夫妻俩就发现她左眼眼白与眼黑间有一粒绿豆大的“疙瘩”,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角结膜皮样瘤。医生建议,等孩子两岁后进行角膜移植。
今年7月2日,马文华将两岁半的娇娇带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医院为娇娇制定了切除皮样瘤并进行角膜移植的手术方案。4日9时,娇娇被推入手术室。术中,眼科主任张明昌发现,切下的皮样瘤长在孩子的角膜浅表层,而这种浅表层病变完全可以通过移植角膜干细胞治疗,不用换掉整个角膜。想到这里,他走出手术室对正等在手术室门口的马文华说:“能否将你的角膜干细胞捐献给女儿?这样不会发生排异反应,对她将来更好。”一听到对女儿好,她立即签字同意,换了衣服就进了手术室。
大约两分钟后,一片只有十多微米厚、面积为11毫米×6毫米的角膜干细胞切片,从马文华右眼取出,被医生用一种比头发丝还细的针线,缝合到女儿的伤口处。
从妈妈眼里“取材”
治好孩子眼疾又不损大人视力
术后第三天,马文华母女俩都拆下了纱布。一检查,娇娇左眼里的角膜干细胞恢复得很好,等植片完全在眼睛里“扎根”,就可拆线了。最让马文华欣慰的是,自己看东西跟以前差不多,女儿的皮样瘤也治好了。
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张明昌告诉记者,角膜干细胞是角膜的一部分,也是角膜细胞生长的来源,相当于“供应库”,可对角膜的缺损进行修补。取出的面积只要不超过角膜干细胞的四分之一,就可自我修复。而马文华的角膜干细胞,由于亲缘性的关系,匹配度很高,不会造成排异反应,是娇娇康复的最佳选择。
张明昌主任介绍,这种活体移植角膜干细胞来治疗浅表性眼病,在协和医院每年大约要开展上百例。只是,多数手术都是自我移植,即成人患者的左右眼互相移植,发生在亲属之间的角膜干细胞移植,还非常少见。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对此不了解,担心手术风险太大。
“除了尽可能地开展角膜干细胞移植术,眼下,我们还在研究用人工生物角膜材料,来替代人的眼角膜进行移植,让那些还在等待角膜移植的人能早日复明。”张明昌主任说。
湖北日报:http://ctdsb.cnhubei.com/html/hbrb/20140711/hbrb2389032.html
楚天都市报: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40711/ctdsb2388918.html
武汉晨报:http://whcb.cjn.cn/html/2014-07/11/content_5344608.htm
长江商报: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4/07/482546.html
荆楚网:http://news.cnhubei.com/xw/hb/xy/201407/t2981838.shtml
腾讯大楚网:http://hb.qq.com/a/20140711/021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