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
科室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学科创建于1961年,是全国少数几个最早设置的血液病学专科之一,其创始人为全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王辨明教授、沈迪教授。1981年学科成为我国血液病首批硕士授权学科单位;1985年成为我国血液病学首批博士授权学科单位之一;1989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成立血液病学研究所;1995年成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血栓与止血专业1995年、2004、2009年三次获评卫生部重点资助建设的临床专科;2007年经省卫生厅批准建立“湖北省血栓与止血医学临床研究中心”;2008年“肿瘤侵袭转移和生物靶向治...

  • 特色医疗
  • 教学科研

本专科运用现代诊疗技术提高了对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和其他疾病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促进了我省甚至整个中西南地区血液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栓与止血、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免疫细胞治疗等领域形成了学科特色。学科对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出、凝血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学科1993年在中西南地区率先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已完成各类不同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1000余例。2000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开展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完成例数已逾140余例,居全国前列。现能开展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单倍体移植及高危难治性血液病的移植等。在移植数量和移植种类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行列。是国内规模较大、技术全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

白血病

在国内早期全面开展白血病个体化细胞和分子标记检测,开展流式细胞学检测25000人次,细胞遗传学(含FISH)累计28000余人次,开展基因及MRD检测累计近12000人次,对于初诊白血病患者,能结合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作出与WHO国际标准接轨的个体化诊断及危险分层,进而制订个体化诊断导向的全程标准化治疗方案,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细胞治疗等多种手段,实行科学精准的治疗。目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缓解率与国内外各中心一致,达到60-70%。

出凝血疾病

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形成、出血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多年来已形成学科的传统优势。本所应用纳米定向基因调控技术干预血栓形成的研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易栓症早期诊断及血栓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形成特色,已建立一系列易栓症生化及分子诊断方法。主持国内历次DIC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的制定,参与“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担任国际著名杂志《Thrombosis Research》副主编。开设了血栓病病房,成立卫生部指定的国际血友病联盟湖北省血友病诊疗中心,并由省卫生厅批准建立了“湖北省血栓与止血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本单位骨髓瘤亚专科成立了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在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不断引进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建立了标准化的、普及化的FISH检测平台,并开设骨髓瘤专病门诊及专病病区。“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的制定。

在对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及微小残留病监测基础上,制定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和分层治疗,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在抗CD20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基础上,针对少见和特殊类型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积极推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和骨髓瘤,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细胞治疗

本单位细胞治疗于2005年7月率先在华中地区通过新技术准入方式,首次在湖北省开展自体免疫细胞治疗临床应用新技术,是在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下的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正规细胞治疗应用研究单位。迄今为止,本亚专科已在临床开展自体免疫细胞回输疗法治疗白血病和实体瘤,对患者确实取得了缓解病情、防止复发、延长生命的效果。2015年经湖北省科技厅和卫计委批准,成立“湖北省肿瘤疾病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中心”,积极发展CAR-T等先进的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红细胞疾病

对于常见的红细胞疾病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代表的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自2001年起依据WHO分型进行诊断、分型及预后分层,自2007年起开始将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定量分析纳入MDS的诊断标准(目前国内仅数家医院开展该项检查),使MDS的诊断分型与国际接轨。并根据MDS危险分层对不同的个体选择治疗方案,对15例中高危MDS患者成功进行了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全面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免疫抑制剂(ATG/ALG)、环孢素等先进治疗手段,近3年对重型再障患者采用ATG治疗约40余例次,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余例次,总体有效率接近80%。

2011-2015年间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并连续5年每年获资助项目在3项以上,承担其他科研项目如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子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鉴定课题10余项,多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部省市科研奖励15余项。

2015年胡豫教授主持的“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项目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并为省内的基层医院培养了大量的血液专科医师。

本所目前每年发表学术论文约100余篇。主编了《临床诊疗思维丛书-血液学分册》、《现代内科治疗学》、《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内科免疫学》、《临床血液学》、《出血性疾病学》等多种高水平学术专著,并主译《威廉姆斯血液学》,主编国家高等医药院校《内科学》专科第二版,参编五、七、八年制《内科学》、《诊断学》、《血液内科学》教材,主编《临床血液病学杂志》、《临床内科杂志》、《临床急诊杂志》等核心学术刊物。

主要科研成果名称

获奖名称与等级

获奖时间

项目完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应用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教育部提名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2006年

宋善俊

组织因子在血栓及非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和靶向干预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

胡豫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体内应用探讨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

邹萍

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谱及意义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李慧玉

超微病理在疑难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

刘新月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等奖

2012年

胡豫

一种组织因子靶向性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2013年

胡豫

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

胡豫

新技术新业务

新技术新业务名称

开展年度

开展例数

强化预处理技术预防高危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移植后复发

2008年

63

ABL激酶突变检测

2008年

300

遗传性易栓症的基因分子诊断研究

2009年

1034

AML预后基因套系检测

2009年

320

细胞治疗iAPA方案

2010年

35

实体瘤/淋巴结FISH

2010年

33

高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治

2012年

46

目的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在易栓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2014年

105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