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
科室概况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由于小儿在生理发育上的特点,决定了小儿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特殊性。因而小儿外科是诊治儿童(18周岁以下)各种先天性畸形、感染、肿瘤、创伤等,包括小儿胸部、腹部、泌尿等疾病最适宜的科室。科内有一整套适合小儿特点的精细操作规程,以及本专业的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常规,收治新生儿至18周岁年龄段内各种儿外科病患。武汉协和医院小儿外科创建于1981年,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主任的共同努力,本学科已成为基础扎实、人才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医教研均衡发...

  • 特色医疗
  • 教学科研

1、先天性巨结肠症和肛门闭锁的早期诊断与微创治疗:床边负压吸引活检+三种特异性蛋白免疫组化(同时显示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HD),痛苦少,诊断准确率高。率先国内开展HD的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治疗,目前已完成3000余例。肛门外横断直肠的Duhamel手术,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快,减少或避免术后扩肛。国内首先应用MRI和三维成像术前评估、准备定位+腹腔镜高位肛门闭锁手术,明显降低了肛门失禁的发生,提高疗效。

2、胆道闭锁早期诊断,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微创治疗:全球首创 “一滴血”诊断胆道闭锁,体外无创检测MMP-7蛋白实现早期、快速、准确诊断胆道闭锁。完成中国首例机器人胆道闭锁Kasai手术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患儿不仅微创,且疗效优于开放手术。

3、擅长疑难和复杂手术:连体儿分离手术、巨大实体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产时外科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4、在国内较早开展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如da 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发育不良肾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肾盂成型术,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两性畸形)腹腔内性腺探查+活检(异常性腺切除),小儿膀胱镜下后尿道瓣膜、多种膀胱内病变、复杂尿道狭窄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

5、本学科追踪国际先进治疗技术常规开展常见儿童良、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纵隔肿瘤,腹腔及腹膜后畸胎瘤、淋巴管瘤等的da Vinci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近年来开展儿童肿瘤基因检测、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儿童恶性实体瘤精准化疗及儿童恶性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等新技术。学科形成了以儿童恶性实体瘤综合治疗的特色,对儿童恶性实体瘤患儿进行全面的分期及危险度分级诊断,并根据准确的分期分级进行包括手术、辅助化疗及生物免疫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逐步开展了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MDT)项目,保障患者得到最规范的诊疗服务。

6、腔镜手术创造了多个湖北省第一:如漏斗胸NUSS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手术、腹腔镜肾盂积水手术、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等。目前已实现小儿外科腔镜手术全覆盖。

7、小儿血管瘤、淋巴管瘤等体表肿瘤方面:采用国内先进的手术、药物注射、生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手术复发率低、伤口疤痕小。



一、教学

从事本科教育,建立小儿外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包括结合教科书进行典型临床案例学习,使内容灵活,生动,易理解。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培训,以加强基本临床技能,是湖北省小儿外科住院医生培训主任委员单位。小儿外科同时致力于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注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均衡发展。

科室多名教授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中国现代外科杂志,中国杂志儿科血液学和肿瘤学,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华急诊外科杂志和中华护理杂志等的编委会成员,同时也是国际期刊如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Journal pediatric surgery,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urg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BMC cancer, Cancer Gene Therapy, and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等的同行评审。牵头制定了《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操作指南》。此外,还主编和翻译了《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学》、《小儿外科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小儿肛肠外科临床关键技术》、《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同源病》和《小儿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学》等多本专著。连续三年,科室先后承办了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小儿微创外科新技术的标准化的培训”。在过去几年里,小儿外科已培训20余名博士生和40多名硕士生。

二、科研

小儿外科重视科研发展,研究紧跟国际国内前沿,重点研究方向有先天性巨结肠症基因遗传学和微创治疗、胆道闭锁免疫学机制及微创精准治疗以及神经母细胞瘤发病机制。具体内容有先天性巨结肠症中国人基因多态性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合并小肠结肠炎免疫学相关发病机制、胆道闭锁免疫学和胚胎发育学发病机制研究和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等等。国际上率先发现先天性巨结肠症致病新基因ALK基因及NRG基因家族多态性位点与巨结肠发病风险的关系,首次确立了腹腔镜下肝包膜下蜘蛛样血管征(HSST)及“一滴血”血清中MMP-7是胆道闭锁的早期高效诊断指标,并逐渐实现科研至临床转化。通过对神经母细胞瘤分子生物学和靶向基因的研究,找到了与神经母细胞瘤发病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潜在的临床治疗靶点,为将来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持;科室承担了30余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计生委产业基金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基金和文章数量排名居于国内领先地位。2005年《先天性巨结肠症病因的分子基础与微创诊治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奖证编号:2005J-209-1-028-011-R03)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奖证编号:2005J-127-1-012-008-03);2015年《小儿重大先天性畸形疾病微创诊治的创新与推广》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奖证编号:2015J-234-2-075-058)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小儿消化道畸形微创手术及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奖证编号:2018J-214-1-034-028-D01);2020年《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机制研究及微创治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荣获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奖证编号:202002210P1006)。小儿外科具备设施齐全的实验室,为临床标本采集和科研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