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科室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卫生部-湖北省共建“211工程”重点学科,现有“耳显微及耳神经侧颅底外科”、“耳内科”、“鼻内镜及内镜颅底外科”、“喉科及头颈肿瘤外科”、“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6个三级学科,以及“耳聋及眩晕诊疗中心”、“过敏性鼻炎及变态反应疾病诊疗中心”、“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头颈肿瘤诊疗中心”、“鼻内镜及内镜颅底外科诊疗中心”等5个临床专病诊疗中心。并建有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下设“内耳形态与超微病理研究室”、“聋...

  • 特色医疗
  • 教学科研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内耳二层楼开窗术,带鼓膜全听骨链同种异体移植术,直入式径路外耳道及中耳成型术;双耳(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眩晕的个体化阶梯式综合治疗;扩大面正中揭翻进路鼻显微手术;在国内较早并系统地开展了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疗;开展了鼻音的客观定量评价及鼻音异常疾病的诊治以及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等,在全国率先将激光应用到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治疗上。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耳神经手术及眩晕的手术治疗、颅内外贯通肿瘤切除术、侧颅底手术、面神经-舌下神经交叉吻合术、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治疗、内窥镜下鼻颅底手术,如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的修补以及鼻眼相关手术如: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泪囊造瘘术、眶内-筛窦肿瘤切除术等学科前沿手术。

1、耳显微外科及耳神经侧颅底外科

耳显微外科及耳神经侧颅底外科是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传统优势专科,国内领先。每年开展各类手术千余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主要包括:①先天性耳畸形手术治疗;②各类中耳炎的手术治疗:开放式或完壁式乳突病变切除及鼓室成形术,③各类听力重建术;④成功开展了逾千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重大并发症发生率为零;⑤耳硬化症的手术治疗;⑥各类面神经手术:如面神经减压手术、面神经肿瘤切除、神经转位或神经移植治疗周围性面瘫等;⑦眩晕疾病手术治疗;⑧成功开展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成功开展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少;⑨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治疗;⑩其他如中耳恶性肿瘤、岩尖胆脂瘤等手术治疗均常规开展。

专家团队:肖红俊 孔维佳 孙 宇 程华茂 胡钰娟 罗凌惠 杨 阳

顾 问:汪吉宝

2、耳内科

我科在国内较早于开设了耳鸣、耳聋及眩晕专病门诊,并成立耳内科病房。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并建立了耳源性眩晕个体化阶梯式综合治疗方案,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开展的医疗工作包括:眩晕、耳聋、耳鸣疾病的精细化诊断、个体化综合治疗及康复,眩晕、耳鸣疾病的心理干预,耳聋疾病的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等。眩晕诊疗设备先进、完备。开展的临床工作有BPPV耳石复位、梅尼埃病的鼓室药物注射、Meniett压力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半规管阻塞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前庭康复治疗及耳鸣TRT治疗等。

专家团队:孔维佳 师 洪 张甦琳 刘 波 冷杨名

顾 问:汪吉宝

3、鼻内镜外科及内镜颅底外科

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鼻内镜下经蝶垂体瘤手术、神经减压术、鼻颅底缺损及脑脊液漏修补术,以及经鼻内镜泪囊造瘘术等。

⑴鼻内镜外科手术:是借助鼻内镜系统治疗鼻腔、鼻窦、鼻咽及其周围器官疾病(鼻颅底,鼻眼相关疾病)的一种手术方式。适用范围: ①鼻腔结构异常;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③增殖体(腺样体)肥大;④鼻腔、鼻窦良性肿瘤;⑤局限性恶性肿瘤;⑥鼻腔、鼻窦、眶内异物;⑦鼻咽纤维血管瘤及良性肿瘤;⑧鼻眼相关疾病;⑨颅面骨折整复。

⑵内镜颅底外科:是在内镜系统引导下,利用自然存在的鼻咽腔和鼻窦作为通道到达颅底,处理病变。 适用范围:①蝶鞍区疾病;②蝶骨平台上及鞍上疾病;③前颅底良性、局限性恶性肿瘤、脑膜脑膨出等;④岩尖、岩斜区、颞下窝、外侧海绵窦病变;⑤颅底缺损、脑脊液鼻漏等。

专家团队: 王彦君 乐建新 程 庆 钟刚

顾 问:项济生

4、喉科及头颈肿瘤外科

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喉科及头颈肿瘤外科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亚专科之一,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临床经验,合理科学的人才梯队。现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博士6人。对头颈部肿瘤如鼻腔鼻窦肿瘤,鼻咽癌,口咽癌,扁桃体癌,舌根癌,下咽癌,喉癌,咽旁间隙肿瘤,甲状腺肿瘤,腮腺肿瘤,及颈部转移癌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开展颈部清扫及缺损修复,以及各型颈部肿块和瘘管的手术,以及胸大肌肌皮瓣、鼻面部皮瓣等修复手术。每年收治的病人2000余例,受到病员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专家团队:刘邦华 杨成章 熊新高 张小萌 钟毅

顾 问:毕胜斌

5、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科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可致睡眠结构紊乱、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常伴打鼾、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本中心在各方面开展了系统的诊疗和治疗工作,提出并建立了病人个体化程序化综合治疗方案。

⑴诊断及治疗系统:中心拥有6个标准睡眠监测室。设备包括:标谁多导睡眠监测仪,便携式腕式睡眠呼吸血氧监测仪,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设备,上气道测压系统以及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并压力滴定设备数台。开展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可分析睡眠期的异常呼吸、行为异常及肢体周期性活动等。应用上气道测压定位上气道阻塞部位,帮助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还可应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进行患者嗜睡程度的客观评价,帮助诊断发作性睡病及特发性嗜睡等疾病。

⑵开展的手术: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Coblation。UPPP(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手术、改良的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切除+腭咽成形术、Pillar植入术、舌悬吊术、舌骨悬吊术、等离子辅助下舌扁桃体切除术、腭咽肌转瓣成形术。

⑶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术前睡眠呼吸监测检查评估结果,给每位病人制定相应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和康复方案。

专家团队:余青松 沈锦雄 朱云 肖 英

6、小儿耳鼻咽喉科

小儿耳鼻咽喉科是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儿解剖、生理与病理以及临床疾病表现的特点,以实用技术为核心,以解除患者疾苦为重点,开展小儿耳鼻咽喉各种常见和疑难手术,如先天性耳鼻咽喉疾患、鼻-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小儿头颈部肿瘤、耳聋及人工耳蜗植入等。每年手术近千台次,手术疗效好,病人及家属反映良好。

专家团队:朱立新 肖红俊 王彦君 杨阳

7、过敏性鼻炎及变应性疾病诊疗中心

过敏性鼻炎及变态反应性疾病诊疗中心成立已有30余年的历史,对过敏性鼻炎及相关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规范化治疗和医学教育管理,确诊率和治愈好转率均在95%以上。2010年已通过WHO标准化免疫治疗认证组认证成为“国际标准化免疫治疗中心”,以及通过 GINA-ARIA中国医师培训项目教育中心认证,标志着我科过敏性鼻炎及变应性疾病诊疗中心在该疾病的治疗上与国际处于同一水平。于90年代在国内较早开展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进行皮下及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并通过国际认证成为”国际标准化免疫治疗中心”,可进行常规、集群、快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心制定了《变态反应诊疗技术操作规范(SOP)》及《变态反应诊疗技术操作规范(SOP)》并严格实施,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确保患者诊疗过程的安全。

专家团队:孔维佳 陈建军 周 玥

顾 问:项济生

医学教育:在耳鼻咽喉科学教材方面,魏能润教授主编高等医药院校讲义《耳鼻咽喉科学》(1~2版)。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统编教材《耳鼻咽喉科学》1~4版(魏能润教授主编1-2版,黄选兆教授主编3~4版)。孔维佳教授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耳鼻咽喉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3版)及全国高等院校卫生部研究生规范化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2版)。编辑出版国内本专业三大核心期刊之一《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并担任《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副主编(汪吉宝教授担任第6~7届,孔维佳教授担任第8~9届)。编写大型参考书《耳鼻咽喉科学》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一、二版。编写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习题集丛书-耳鼻咽喉科学精选模拟习题集(2011/2012/2013/2014/2015年)。另外副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和参考书十余部。完成多项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黄选兆教授主编的全国医学院校统编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第三版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类第三届高等优秀教材一等奖、卫生部医药卫生类杰出科技进步二等奖。孔维佳教授主编的教学课件《耳部常用操作技术》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二等奖。孔维佳教授作为主编出版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获2011年度“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孔维佳教授被推选为人民卫生出版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英文教材主编,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耳鼻咽喉科学编写负责人。

在教学工作方面,2004年孔维佳教授主持的《耳鼻咽喉科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5年孔维佳教授主持的教研项目“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建立”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被评为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9年孔维佳教授主持的教研项目“临床医学递进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孔维佳教授领导的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13年孔维佳教授主持的耳鼻咽喉科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同年,孔维佳教授参与的教学成果“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整合课程模式改革实践”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孔维佳教授200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同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2011年获“湖北名师(高校)”,201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医学模拟教学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

十几年来不间断地举办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并多次主办国际性、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会议,为推广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业务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已形成涵盖耳鼻咽喉科学各亚学科领域的高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平台,并已成为我学科的品牌,包括①“颞骨解剖及耳显微外科技术”,②“变应性鼻炎及呼吸道高反应疾病新进展论坛”,③“眩晕的诊断与个体化阶梯式治疗”,④“临床诊断听力学与耳鸣”,⑤“鼻-鼻颅底解剖及现代鼻-鼻颅底外科”,⑥“OSAHS诊断与个体化阶梯式综合治疗”,⑦“头颈肿瘤临床诊断、治疗新进展”等,以及“耳科学及耳神经科学武汉论坛”和“协和耳鼻咽喉科学讲坛”等系列。学员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省市。

我科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二十多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近百名,硕士研究生近两百名,他们大部分成为我国耳鼻咽喉科事业的骨干,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甚至学科的领军人物。

科学研究: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973”项目课题1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45项,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魏能润教授主持的“同种异体鼓膜听骨链移植术”获得卫生部甲级成果奖、湖北省甲级成果奖。黄选兆教授主持的“鼻及鼻窦红外线热图术的研究”获武汉“黄鹤楼发明奖”及“湖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汪吉宝教授主持的“单色及二色生物微球的制作及其在耳蜗微循环试验研究应用中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孔维佳教授主持的“眩晕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龚树生、肖红俊教授等完成的“内耳免疫及自身免疫内耳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孔维佳教授参与(排名第二)的“半规管阻塞技术的应用及耳源性眩晕个体化综合治疗”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及2015年在爱思唯尔集团(Elsevier)学术论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对中国大陆地区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系统分析中,孔维佳教授被列入“中国大陆地区高被引学者榜单”。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