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湖北地区,随着病情进展,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了发热。本来冬春就是儿童容易发热的季节,大年初三开始,陆续有儿童收治入院,住进我院15楼儿内科病区。病区负责人彭华教授,白燕主任和护士长张焕梅立即组织所有医护人员商量对策,开辟发热病区,集中发热病人,同时也启用一级防护保护诊治的医护人员。
尽管已经给给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病毒管理防护的培训,对于刚建立的儿童发热病区,部分年轻的一线医生和护士仍比较恐惧,担心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科党总支第二支部书记彭华教授带领支委张焕梅护士长和王秋鹏医生主动第一个走进发热病房,检查发热患儿,调整治疗方案,并亲自采集病毒学咽拭子;护士长担心结果延误,亲自将样本送到实验室。病人看到彭教授带领医生和护士查房,心中也是一片感激。有一个患儿妈妈说:“我一直担心住进发热病房,就没有医生护士管我们了。现在看到彭教授,王医生和护士长都来了,心里舒畅了不少。我们会很快康复的。”其他医护人员看到这一幕,也消除了心中的芥蒂,认真接好每一次诊治工作。
在彭华教授及张护士长等人的带领下,儿科党支部的党员们也积极响应,不少党员都主动要求进入最危险的发热病区,儿科的护士陈晓芳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位奋斗在发热门诊的一线人员,在去前线之前,为了更方便的开展工作,她毅然剪去了保留多年的长发,剪去长发的她依然面带微笑安慰着别的同事“你们放心,我们会保护好自己,等我回来啊!”。这句话听起来很轻松,但是我们知道她背后付出了多少,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口罩,三层手套,这套穿起来就需要十几分钟的装备,她穿起来就是6个小时,为了节约资源,避免上厕所,她们就尽量少喝水,在这期间就是身着这套厚厚的装备,她每天穿梭于几百人的发热门诊,没有一刻停下脚步,汗水凝结在护目镜上,她去依然没停下脚步,她要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
此次疫情战斗开展以来,大部分的党员都在一线担任工作,她们的汗水筑起了抗击病毒的一道墙,他们的热情也感染了一批批非党员同时积极加入战斗,护士陈莹并不是党员,但是她却在支援时带头报名,是儿科支援红十字会医院的第一批人员,在出征的前一夜,她和护士长发信息“护士长,我明天就要去前线了,不用担心,我会平安回来的!”这不仅仅是一句承诺,还是我们坚定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信心,这群逆行的白衣者,像你们致敬!
尽管每天发热病房的工作很辛苦,但是下班后仍然会有很多人坚守在病房,为一线奋斗当备援军。由于物资的供应问题,儿科的汪红萍护士领着几位下白班的护士,用小推车将物资一件件搬回病房,没办法用车推的,她们就手提肩扛的一件件扛回病房,事后她们还互相戏称为“女汉子”,这群可爱的人儿啊!为了保证上班的人不缺少物资,儿科的白燕主任协同几位教授积极联系物资,解决一线人员的吃饭困难问题,为了保证物资顺利到达,即使是下雨天,胡晓华教授也甘当司机用私家车亲自将捐赠的手套运送回医院,保证物资的供给。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场面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我们只为大家都平安。
我们不是天使,我们只想用自己的真情造就幸福,用自己的爱心守护平安。我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只有默默的守护,默默奉献自己微薄的光和热,让真情与爱在生命中传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党员会起带头作用直面艰难,永挑重担迎难而上,同时团结非党员同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好防御疫情的攻坚战。(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