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防疫保卫战
为战疫一线提供物资保障,志愿者在行动
他们是白衣“逆行者”的安全“守护者”
2020-03-11 阅读量:
分享: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里,新型冠状病毒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武汉协和医院,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24小时不分白昼轮值在院内,随时接收并处理可能送达的捐赠医疗防护物资,将他们及时投放给一线医护人员使用;

他们中有党员、团员、群众,有行政后勤管理人员,有临床一线医生护士,还有头发已近花白的离退休员工;

如果说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他们则是“逆行者”的安全“守护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物资保障志愿者。

前方有难,后方支援

吹响物资保障志愿战“疫”集结号

众所周知,在这场阻击肺炎的战役中,一线物资匮乏,尤其是防护物资,对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人身安全都带来很大威胁。

正所谓前方有难,后方支援,1月23日晚,大年除夕之夜,在协和医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之下,院团委积极行动,面向全院招募了第一批志愿者团队,入驻医院捐赠办协助开展工作。至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展物资保障志愿服务行动的集结号正式吹响。

一呼百应,协和大爱

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疫情就是责任,防控就是命令。经过首轮发动,行政后勤、离退休职工、临床医护,都踊跃报名。他们的到来,为最初略显仓促上阵的捐赠办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支撑。他们在摸索着上岗,在理解中付出,毫无怨言。对电话那头的每一笔关于捐赠物资的询问,他们都要反复向医院核实后及时回复,只为不错过任何一笔能为一线带来保障的物资。

随着医院接收捐赠物资需求的对外官宣,捐赠办所收到的捐赠意向和物资也迅速增大,这对现有工作流程的优化,对志愿者队伍的人员规模和分工协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再次动员,院内众多组织、人员都纷纷集结加入。首先响应的是机关党委、后勤党委,他们针对所有留汉且具备上岗条件的职工都发出了志愿服务的邀请。部分临床的医护人员得到消息,也主动要求加入。

从1月24日到2月1日,短短一周,捐赠办的志愿者队伍从每天8人,到早晚班10人,进而扩大到如今每天固定20人左右的排班轮值。队伍逐渐壮大,流程日渐清晰,所接收的物资质量也越来越高。最初,只有很少一部分接受的物资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到现在精准对接,按需捐赠,接收的捐赠物资已经大部分都能在临床发挥作用。

强化培训,团队协作

物资接收供给高效运转

志愿者是有了,可是针对这一批每天两班轮换的志愿者队伍,如何让他们在到岗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了解工作流程,高效协作完成物资接收转运任务?这是摆在捐赠办志愿者上岗后最棘手的问题。

经过在现场多天的实地工作考察,团委与捐赠办积极协商,针对现有工作流程迅速调整,进一步细化分组、明确分工,并针对每天流动上岗的志愿者,由团委提前一天开展岗前培训,实行组长负责制。通过培训,使每班志愿者都能够提前了解整体工作流程和个人具体分工,保证志愿者到岗后,都能够立刻融入团队,高效协作。志愿者岗前培训,除了注重加强业务技能外,更重要的还是强化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的人安全防护。

经过不断优化流程,强化岗前培训,捐赠办物资保障志愿服务工作,从最初的物资接收、登记、转运只有一组人员大包大揽,到如今的接收、出库、鉴定、入库等几个关键环节,分别由接收组、登记组、鉴定组、转运组等几个志愿服务小组分工协作,高效运转,为一线物资的供给和输送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志愿互助,“疫”不容辞

竭力为战疫一线提供物资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24日到2月11日,物资保障志愿者们平均每天要处理1000多件快递物资,忙碌时他们从早上八点到岗,到下午六点交班,都一直沉浸在接收、分拣、分配物资的忙碌中,午饭“凉”在一旁却来不及吃一口。

一位多次参与现场保障的服务中心志愿者说,“在物资接收现场,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了一批鉴定为一线可用的”三级“防护物资,一想到这些物资或许能让一线人员用上两天了,就觉得很开心,即使再多搬几车,也不觉得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寒冬,其中涌现出的大爱精神却如春风洒满人间,抗疫路上处处都有“协和”人的身影,物资保障志愿者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战斗”在这场抗疫战中,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志愿者团队及个人风采

具“组织力”志愿者团队(机关党委志愿者团队)

他们是此次志愿服务行动中最具“组织力”的一个团队。在收到医院捐赠办招募志愿者的需求后,机关党委采取了果决、有力的行动,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对所有留汉且具备上岗条件的党员职工发出了志愿服务邀请。从1月24日,派出第一批志愿者,截止2月11日,机关党委共派出372余人次志愿者队伍。他们为此次捐赠办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有利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机关党委志愿者代表南京辉:抗击疫情,机关党委将主动作为,一线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随时待命,奔赴“战场”。

“硬核”志愿者团队保卫处志愿者团队

他们是此次物资保障志愿服务行动中,长期在线、不可或缺,且最具“阳刚力”的一支团队——协和保卫处志愿服务团队。每次大宗物资到达,当班志愿者们总会对他们发出最深情的召唤。而他们,总是还来不及回复,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肩扛手拎,爆发出他们令所有志愿者动容的“硬核”实力,一车车货物,一堆堆物资,总是能够通过他们的辛劳付出安然处置。见证了他们在现场无数次挥汗如雨的劳作后,我们的志愿者总忍不住对他们喊话:“你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到来,默默无闻离去。你们真正是最可爱的人!

保卫处志愿者代表彭树辉:“身为协和安保人员,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为全院医护人员保驾护航,我们一直都在!”

暖心志愿者(张劲,协和退休职工)

56岁的她,于2018年从协和医院退休,曾先后在心外ICU、综合ICU等岗位工作,担任护士长17年。大年三十晚上7点多,在职工群收到院团委发出的医院捐赠办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响应,并发动胡兰平、周秋梅等其余5名退休职工,共同加入志愿者队伍。大年初一早上8点,他们如约出现在捐赠办公室,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志愿队伍总最早的一批志愿者。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他们连续在捐赠办工作三天,为医院募集到了最早的一批消毒机、呼吸机、制氧机等,并且在第二批志愿者到来之前,为捐赠办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撑。

张劲:“我们都是半辈子在协和医院工作,已经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在这个时候,悲情和感动都是廉价的,唯有行动才是真实!有那么多的一线医护人员,他们都急需防护物质,我们这些平时在家,没能为医院做贡献的人,此时能做点什么,就觉得特别开心。”

靓丽志愿者夏秋,服务中心职员党员,退伍军人

参与抗击疫情物资保障志愿服务7次,多次被选为组长。在现场,几乎每日可见以夏秋为代表的服务中心志愿者身影。他们一袭橘红色的工作服,行色匆匆地穿行于院内转运物资。他们总是默默做事,很少言语。他们是此次志愿者队伍中最靓丽、最动人的一抹暖色!

夏秋:“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医院有需要,我随时准备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工作中,看到其他志愿者不分你我、拼命工作的精神使我十分感动,感觉全体协和人都在为这次疫情出力,不计报酬,不求回报!抗击疫情做一名“逆行”志愿者,我深感光荣!

”热心”志愿者(吴建才,科研处,党员

看到物资保障志愿者招募通知,第一时间报名。在本部志愿服务期间,协助捐赠办梳理了《物资捐赠手册》,掌握了捐赠办工作大致流程。在得知西院急缺志愿者的情况,再次报名,成为第一批支援西院的志愿者,并很快将在本部捐赠办的志愿服务经验带到西院,迅速成为西院物资捐赠工作的骨干。

吴建才:“大家看到我经常活跃于医院各大捐赠群,热心地为医院物资捐赠工作“奔走呼喊”,联络捐赠物资。是因为,这是当前,我觉得我能够为医院、为一线医护人员唯一能够做的一件事。既然做,就一定做好。”

”百变”志愿者 (张裕娇,人事处,党员

长期与一线职工打成一片的她,得知一线物资紧缺,医院正在招募志愿者时,便毫不犹豫“扎”了进去,从最初的招募宣传员,到信息搜集员、快递取件员、私家车队员,她尽力分担志愿者联络及协调工作。从每一份需求清单的核对与分享,到24小时待命执行物资运输任务,对待每一份交给她的工作,她总能尽情释放热情和能量。

张裕娇:“我无比珍惜这段沐浴大爱、心向阳光、不分昼夜的奋战时光,无比珍惜与同事们并肩抗疫产生的深厚友情,更无比珍惜战无不胜的协和大家庭!一起加油战斗,等待春暖花开!”

最“英勇”志愿者 (刘亚玲,第一临床学院学生党委书记)

疫情发生后,她心系一线医护同胞的安危,多次主动“请战”加入物资保障志愿服务团队,尽己所能为前线提供帮助。从最初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一趟一趟地从快递点到医院转运物资,到多次担任物资保障志愿者组长,她愈战愈勇,屡屡请战,至今已参加志愿服务四次。不仅自己加入志愿者队伍,冲锋在前,她还号召第一临床学院隔离在家的学生们,也一起加入志愿团队,通过在线办公完成捐赠办的物资清单录入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物资录入效率。

刘亚玲:医院近20天的抗疫行动,让我看到了协和人面对危难,众志成城,迅速拧成一股绳所积聚起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参与物资保障志愿服务工作,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为人师表,在灾难面前应尽的责任,尽己所能为医院分忧,为同胞解难。

他们是志愿者

再微小的善意

也有温暖他人的力量

让我们来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