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全体队员就位,一个都不掉队)
疫情初始,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早已拟定好三批中青年医生支援新冠病毒隔离病房,在第二批支援医生中,作为年资最高的李振宇医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工作安排,担任第二批支援队队长。在支援准备阶段,李振宇医生就在多媒体上跟队员分享各种防护安全知识;在支援过程中,由于全体队员分散在各个隔离病区,除了叮嘱大家完成隔离病房的医疗任务,还与队员分享上一批队员的隔离病房工作经验,主动关心队员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积极向领导汇报支援队员的工作和健康状态;在支援时间即将结束时,征得全体队员同意和支持后,全体队员自愿将支援隔离病房时间再延长一周。目前,第二批全体队员均顺利完成支援任务,无一人职业暴露和感染。

于丹丹-(阴霾早日散去,“你”我早日相聚)
“妈妈去打病毒了,等病毒打跑了妈妈就回家了”。儿子三周岁生日正好遇到武汉这个特别的时刻,没有庆祝,没有陪伴,小家伙却给了于丹丹医生无形的鼓励。回顾这一月的时光,说长是因为对家人的牵挂和愧疚,说短是因为对患者的关心和责任。作为第二批肿瘤中心支援隔离病房的人员,于丹丹医生说到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作为肿瘤中心的一员,在与肿瘤患者朝夕相处的时间里,我们可能更能了解患者此刻的无助,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更担心肿瘤患者们,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肿瘤患者的治疗能够早日迈上正轨。
李倩雯-(你我互相鼓励,一切都将过去)
作为肿瘤中心的一线医生,在二月初到本部隔离病房进行支援。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接触的患者中不乏有在工作中被感染的本院医护人员。作为同行,对其感染深感遗憾和同情。其中一名男护士使李倩雯医生印象极为深刻,该名患者症状和CT均明显好转,但病毒核酸却迟迟未转阴,内心焦急万分。在查房中说:“李医生,我希望我能赶快好起来,隔离14天后,还要上一线。”“你一定会好起来”李医生鼓励着他,同样也是在鼓励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平凡的英雄,我们并肩作战,我们终将胜利,到时候我们一起摘下口罩,脱下防护,相视一笑。

况波华-(积极开导患者,共同抗击病魔)
自2020年2月初前往协和医院本部隔离病房从事支援工作,况波华医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在支援过程中悉心诊治和关怀新冠肺炎病患。在临床工作中,接诊到一位气胸合并肺大泡的重症年轻患者,新冠肺炎对患者肺功能造成损害,再加上肺大泡破裂造成的气胸,加重了患者肺部症状,再加上患者幼年丧母这一特殊家庭背景,患者多次因焦虑、畏惧情绪抵触治疗。当况波华医生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关心并安慰患者,告知新冠肺炎的特征和疾病发展过程,治疗的必要性,及时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多次推送患者进行影像学复查。反复为患者加油鼓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杨辰苏-(打败孤独恐惧,“你”的内心有我守护)
自2020年2月1日起,做为肿瘤中心第二批临床医师进入到本部隔离病房开始一线支援工作,杨辰苏医生二十余天没有休息,每天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奋斗在第一线。支援初始在最短的时间学习院内感染培训内容,取样操作以及呼吸机使用,支援期间克服防护措施带来的缺氧等不适,积极参与重症患者的管理治疗及插管患者的转运。新冠肺炎患者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印象中杨医生接诊了一位极度焦虑的老年患者,无法使用微信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与家人聊天,又处于封闭的隔离病房中,孤独和恐惧被无限放大,这些心理障碍让她变的烦躁焦虑不安,表现出来就是反复拉脱吸氧装置,对治疗尤其抵触。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杨医生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而且抽出更多的时间与他耐心聊天,积极开导鼓励患者,在全体医生的帮助下患者最终树立了积极治疗的信心。

刘涛-(抗疫在所不辞,待我再赴一线)
作为肿瘤中心第二批支援本部隔离病房的医师,回顾这近一个月的工作收获感慨颇多。对于一个肿瘤专科医生来说,刘涛医生从零开始学习呼吸机使用以及对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手段。与同事一起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与需求,协助其与家属沟通,从饮食等各个方面调整患者状态。同时积极参与隔离病房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危重患者的抢救与转运。支援后程,刘涛医生所在病区收治的均为各种器官衰竭的合并症患者(心衰、肝衰、脑出血、急性心梗等患者),患者病情危重,每天在生死一线徘徊,在上级医师指导及各相关科室会诊救治下,虽然异常艰辛,但看着患者能转危为安,内心也颇有成就感。也许这就是作为医生的职责所在。同样在紧张而繁重的上班间期,作为肿瘤中心第四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刘涛医生积极协助支部开展工作,将党及医院的各项政策信息在支部中宣传落实。虽然现在仍在休息隔离期间,刘涛医生说3月份我将继续参与抗疫战斗。

(来源: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