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怎么办呢?
2023-11-30来源:神经内科8楼ICU 作者:卫敏,於英阅读量:
分享: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目的是维持吞咽困难患者的基本营养,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当出现严重的吞咽困难时,应及时应用鼻胃管进行鼻饲喂食,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少于三周,以防吞咽肌肉群出现失用性萎缩。于是很多病友就有疑问:“既不能从嘴巴吃,又不能长期留置鼻饲管,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娓娓道来:

一、吞咽康复训练

1、 间接训练:

临床常采用两种方法:口腔感觉训练和口腔运动训练。口腔感觉训练最常用的是冷刺激:用冰棉棒来刺激患者的舌腭弓、舌根部;口腔运动训练最常用的是口腔器官运动体操。

2、直接训练:

直接训练有许多方式:

(1)门德尔松训练法,促进患者的舌骨喉复合体上抬,患者吞咽后将甲状腺软骨上抬,用手上顶甲状腺软骨。

(2)保护气管的声门上吞咽法:首先让患者屏气,屏气把气道闭合后再进行吞咽,吞咽后让患者立即主动咳嗽。

(3)交替吞咽法:一口固体一口水交替进食。

3、代偿性治疗:

通过代偿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口颜面肌群的训练、发音训练,使患者误吸及滞留的程度减轻。调整进食姿势使患者半坐位进食,注意头的位置摆放,患者一般呈低头姿势进食。

二、呼吸及咳嗽训练

由于一些老年卒中患者胸廓过度紧张或呼吸肌肌力低下,无法安全咳出误咽物。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憋气及深吸时进行呼吸及咳嗽功能模拟训练,正常吞咽时呼吸停止。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吞咽时的呼吸控制能力,同时,进行强化咳嗽,帮助患者快速建立气管防御功能,有效咳出误咽物。

呼吸及咳嗽训练图片

三、发音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张嘴训练、缩唇训练,引导患者发音,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口部肌肉功能。

四、神经肌肉电刺激

将电极片放在患者的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并配合特定的吞咽动作进行吞咽训练。增加肌肉力量及肌群协调性,可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吞咽功能,防止咽部肌群萎缩,增强咽部肌群灵活性,减少发生误吸情况,逐步恢复吞咽功能。

五、进食指导

1、环境物品:

进餐环境要安静、舒适,餐具要合适。

2、进食体位:

进餐前让患者做好准备,指导患者自主进食,患者需坐直,颈部偏向患侧,头部向前屈伸,维持好气道通畅,避免出现误吸现象。对于不能采取坐位的患者,一般至少取躯干抬高3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软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患侧,食团置于患者健侧口腔。

3、食物的性状:

食物的性状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按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点是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易松散,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也可通过在流质食物中加入吞咽训练食物增稠剂,改变食物形态,减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误吸。在临床实践中,应首选糊状食物,因糊状食物能较满意地刺激触、压觉和唾液分泌,使吞咽变得容易。

进食体位图片

六、间歇管饲

间歇性管饲是指不将导管留置于胃内,仅在患者补充营养时,才将导管经口或鼻插入食管或胃内,待进食结束后就拔出的方法。多项研究显示,间歇性管饲在降低患者肺炎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间歇性管饲在患者进食时插入,进食后拔出,既解决了营养问题,又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但是插管的过程需要患者配合,对于昏迷或无法配合的患者不能使用,否则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七、心理护理

部分脑卒中后因自理能力下降,并发吞咽障碍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害怕进食时出现呛咳、误吸,甚至拒绝进食,不配合治疗等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和谈话的方式了解病人的痛苦和顾虑,找出情绪低落的原因,及时进行疏导,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充分调动家庭及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病人,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增强病人的信心,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在病人进食过程中应耐心指导,尊重病人,保护病人自尊心,对病人的进步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病人的进食和康复信心。

八、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在家进行点头、仰头、转头等颈部活动训练,同时对患者口腔周围的咬肌、嘴唇咬肌进行训练,每天对着镜子练习伸舌(左、右、上、下、前、后)、卷舌、弹舌、鼓腮、噘嘴、龇牙等,训练时需动作平缓,每个动作5~10次,每天进行3~4次训练。

通过小编的介绍,我相信病友们已不在陌生而感到担心害怕了。总而言之,虽然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吞咽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是吞咽困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吞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误吸发生率,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通过康复训练还能积极避免咽部肌肉出现萎缩,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口部肌肉功能,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