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人文关怀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我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黄老。黄老是一位人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历经文革冤案,曾经战斗在祖国国防建设第一线的一位飒爽英姿的军人。
今年的6月8日,黄老因肝性脑病入住我们科室的172床,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黄老的嗓门特别大,说话的时候啊,特别有底气,咋一看不像是80岁的老者,与他打招呼的时候,他都总是笑脸相迎,精神矍铄。记得当天刚好我是他的责任护士,见他一个人拎着一个大的手提包,出于热情,我便快步上前帮他拎包,不自觉的与他交谈起来:“黄爷爷,您年纪这么大,怎么一个人来住院啊?”黄老不禁眉头皱,像是戳中了他的伤心处,:“哎,老伴因为得了老年痴呆,不得已被送去了养老院,一个儿子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了,还有一个女儿远嫁外地,如今就我一人,但没有关系,我一个人已经习惯啦,”听到黄老的这番诉说,我的心不禁一沉,忙说:“黄爷爷,没有关系,您住在医院就把我们当作是您的亲人,有什么需要与困难就尽管跟我们讲。黄老顿时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乐呵呵的说:“好啊”!这天,黄老帐户费用不够,我跟黄老说:“爷爷,您今天要打消炎针,只需在交两百元,药就可以拿回来啦,我可等着米下锅啊!”黄老一听,微笑回到:“你这个小护士啊,还真是会沟通,比起干瘪瘪的要我交钱,我更容易接受你这种说法,好嘞,我现在就去交钱。”说完,黄老立马补不足了费用。看啊,这是语言沟通的艺术。他喜欢在病房、走廊、护士站跟我们亲切的笑着打招呼、聊天,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还打趣要给病房的单身小护士介绍朋友呢,每次他从电梯门口出来,都会举起手在护士站吼一嗓子,“嗨,护士小姐们,我回来啦”,感觉黄老回到了病房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因为年龄及疾病的关系,他的血管特别的不好穿刺,每次我们都会安排穿刺技术好的护士来为他进行操作,穿刺成功时,他会夸赞一番,你们真棒,穿刺失败时,他会鼓励我们不要泄气,再来一次。感觉像是自己的长辈,时刻给以赞赏和安慰。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黄老要出院啦,我们真诚的祝福并交代注意事项。在他即将出院的前几天,他拿出了一封自己亲笔写的感谢信,与其他感谢信不同的是它更像是一封病房的回忆录,信中详细记录了在病房中对于我们工作中点点滴滴的感谢,质朴的文字透露出黄老的感受,80岁的老者,他还自学了电脑用打字的形式将感谢的话语一一呈现,不得不佩服黄老的用心啊!
讲到这里,我想问,到底什么才是人文关怀呢?是要求我们护士为患者做多么多么伟大的事情吗?不是的,反而是平凡生活中为患者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患者都会铭记于心。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用心沟通,用情理解,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为患者解决问题,提供生理心理上的照顾,或许这就是人文关怀的真谛!

消化科12楼:王紫蔺、李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