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震后灾难心理反应
据地震灾害社会调查资料表明,地震后人们的心理反应最为明显的是悲伤、恐惧、忧愁和庆幸生存。其他心理反应按照强烈程度依次是心慌意乱、愤恨、痛不欲生等。
2震后灾难心理成因机制
地震对人的心理伤害是通过摧毁人的生存条件实现的,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房屋建筑等)及社会环境(社会组织、人群关系)等人类正常生活所依靠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瞬间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与精神条件丧失,致使维系幸存者心理平衡的外部条件和感情基础遭到破坏,从而形成对正常心理活动的严重冲击和强烈干扰,人的精神状态急剧恶化,人的情感剧烈振荡,一系列消极情绪与负面情感反应随之出现。
3震后灾难心理特征
①灾民的灾难心理影响具有明显的普遍性和共发性特点,共同的灾难经历和惨痛的显示环境极易产生灾难心理共鸣,恶劣心境会互相“传染”,导致整个再去的情绪低落抑郁。
② 灾难心理具有长期效益,如恐惧心理长期难以消除,积极的生活态度难以确立。
③ 灾难心理形成灾民意识,对政府和外来力量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等待物质的帮助和需要外来的心理安抚。
④ 地震灾难心理反应的危害性,可造成心理、行为失衡和失范。心理行为失衡表现在: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生、出现自杀行为或想法、萌生离家出逃的想法等;失范表现为:犯罪率明显上升,哄抢行为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