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形重建术的手术配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术室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为了更好地配合发育性髋关节矫形重建手术,文总结了129例患儿手术的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配合经验:1.特殊的器械准备。 2.手术体位及麻醉体位正确摆放。3.输液种类的选择。4.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5.人字石膏固的定时的护理。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矫形重建术手术中护理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又称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常见的四肢畸形。髋臼在1.5岁前的发育塑形潜力最大,5岁之后难以预料,约在8岁时基本停止[ 1 ]。因此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院自2001年元月至2003年元月共做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形重建手术129例,平均随访12个月,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
本组129例,男57例、女72例,年龄1~ 12岁,平均年龄4.8岁;≤5岁92例,≥ 5~12岁37例。髋臼指数≥30° 75例,≥45°52例。行salter截骨术20例,行salter骨盆截骨+股骨旋转截骨及股骨短缩截骨+钢板内固定术69例,行pemberton截骨术13例,行pemberton髋臼成形+股骨旋转截骨及股骨短缩截骨+钢板内固定术27例。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效果良好。
术前准备
①术前2周行骨牵引:为了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并发症发生,患儿术前2周必须进行股骨髁骨牵引或小腿皮牵引,重量以每岁1kg为宜,直到大转子达到nelaton线上床边X线片股骨头达到髋臼水平[2]方可手术。②术前影像资料准备:骨盆正位X光片、髋外展内旋位X光片、螺旋CT三维片、透视床、C型臂X光机。③特殊器械准备:小儿髋臼拉钩1套(4个)、弧形髋臼凿4个(含不同型号)、电锯、电钻、1.~1.5mm 克氏针各2枚、4孔钛合金钢板1个、线锯一套、0.8~1.2mm 钢丝一套、骨腊、显影纱布10—30块。
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15~30°。≤6岁患儿行气管内插管,>6岁患儿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4手术方法及配合
4.1 .salter截骨术:该手术除了使股骨复位之外,主要使异常的髋臼方向变为正常的生理方向,相对增加了髋臼深度,使股骨头与髋臼达到同心。适用于1~6岁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髋臼指数<45°,股骨头大小与髋臼基本适应[2]。
4.1.1 在髋关节前外侧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肌层,小功率电灼止血,递甲状腺拉钩于助手拉开肌层,用骨膜分离器分离,显影纱布压迫止血。切开关节囊,用解剖剪清除关节囊前方的脂肪组织,11号尖刀片T型切开关节囊,髋臼拉钩拉开,检查髋臼及股骨头的病变情况。切断圆韧带,切除髋臼内粘连组织,必要时用病灶刮进行清理,加深髋臼。
4.1.2 复位股骨头:股骨头复位,游离关节囊后,切除多余的关节囊,用可吸收线进行等缩缝合,髋关节内收,屈曲不发生脱位为佳。
4.2 salter骨盆截骨+股骨旋转截骨及股骨短缩截骨+钢板内固定术:
4.2.1.salter骨盆截骨: 用线锯自坐骨切迹至髂前下棘的上缘做垂直截骨,用巾钳将截骨的远端向下,向前,向外牵开,截骨近端,巾钳固定不动,取下髂骨翼,去掉骨皮质,嵌入截骨间隙,并用1.2mm 或.1.5mm 的两枚克氏针固定。(针长10cm即可)。
4.2.2 股骨旋转截骨及股骨短缩截骨+钢板内固定术:当前倾角≥45°时于小转子下用丝锯截骨,近截骨端内旋或远截骨端外旋,电钻钻孔,用4孔钛合金钢板进行内固定。如果患儿年龄较大,脱位较严重(Ⅲ°或Ⅳ°)亦在小转子下截骨,缩短2cm后再用钢板固定。
4.2.3术中C型臂X光照片,检查髋臼矫形重建后的效果。
4.3.pemberton截骨术:是从“Y”形软骨为轴的髂骨不完全截骨,适用于髋臼浅且徒直的严重发育不良,尤其是脑瘫所致的髋臼外缘发育不良[3]
4.3.1弧形截骨:在髋臼上缘上1.5cm平行髋臼顶,用弧形髋臼凿向后、向下斜坡形截骨,直到坐骨大切迹的前方。
4.3.2 截骨面嵌入楔形骨块:从髂骨上棘上方取髂骨一块,骨蜡止血,去掉骨皮质协助术者用电锯把取下的髂骨分割成2—3块楔型骨,器械护士注意保护骨源,禁止浸泡在盐水中。将楔型骨块嵌入截骨面,使髋臼保持矫形的位置,股骨头复位。
4.4. pemberton截骨术+股骨旋转截骨及股骨短缩截骨+钢板内固定术:脱位较高的患儿可行小转子用线锯截骨,缩短2cm后,4孔钢板内固定。
4.4.1. 术中X光下监测,至到复位良好,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
4.5. 缝合切口,用1/0可吸收线缝合关节囊,置1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5手术护岁的婴幼儿,不易配合手术,故常规采用气管内麻醉。因小儿头和舌较大,下颚小,颈短,这些解剖特点增加了插管的难度[4]。巡回护士在患儿的肩下垫一小软枕,使头轻微后展可以提高喉镜的视野为标准。>6岁患儿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因懂事比较配合,常规采用复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镇静),协助麻醉师正确摆放体位姿势是硬膜外麻醉成功的关键,仰卧位,患侧向下,屈髋,屈膝,颈部不屈。巡回护士站在麻醉师的对侧,用身体和双手保护、固定患儿姿势不变,同时又可防止坠床。
手术体位摆放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在术中行C型臂X光照射,检查髋臼截骨复位情况,术前要选择透视房间,透视床,根据患儿的身体摆放时避开手术床的中柱,髋部可上移距手术床中柱20cm或下移距手术床中柱20cm,若行下移20cm,手术床腿板与背板间的一棱形空隙要用致密的理要点
≤6可透视的床板或纸板封住,否则影响术中透视看片的效果。髋部垫高15—30°,可有效暴露手术野。
准确计算输入量
小儿术中输液十分重要,过多易引起心衰和肺水肿,过少可造成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由于麻醉后引起血管扩张,对存在的脱水、失血的患儿,可致患儿循环不稳,亦有大量文献报道,许多麻醉药物可影响病人的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早在1961年,shries就发现手术时使功能性的细胞外液减少[4]。在麻醉前,我们常规输入一定量的平衡液,以纠正术前禁食、禁水所致的脱水。对该类手术的患儿输注原则为:≤4周岁的患儿:麻醉前输注25ml平衡液,以补充和纠正脱水。术中以每小时8ml/kg输入平衡液, 必要时才可用血浆代用品(6%贺斯)。>4周岁的患儿:麻醉前输注10ml-15ml平衡液,术中以每小时8ml/kg输入平衡液,必要时才可用血浆代用品(6%贺斯)。
防止感染
感染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深部感染可造成关节粘连,活动受限,关节内感染其后果更严重。术前常规应用高浓度抗生素一组,特丽仙(克林霉素)2g ,于手术切开皮肤后开始输入,20min 内输完。巡回护士注意监督参与手术人员的各项无菌操作技术,从消毒皮肤到正确的铺巾,从限制参观人员到防止人员的来回窜动。术中行X线摄片时,用双层无菌大单将手术野及其周围的无菌面全部遮盖住。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本组病例无1例感染。
手术完毕,患儿行人字石膏裤固定。巡回护士协助术者将患儿的臀部架在人字石膏架上,背部用同样高度的软垫支撑,在由手术床向人字架移动的过程中,一要防止静脉输液的滑脱,二要防止气管插管的管道滑脱。巡回护士专人守护、保护患儿,防止躁动引起损伤。
5.6人字石膏固定6周后开始主动或被动功能训练,12周后可逐渐进行负重行走[3]
[1]吉士俊, 马瑞雪, 阿良,等. 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演变规律[J ].中科骨科杂志,2001,21⑽:609
[2]李正, 王慧贞,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86-1387.
[3] 扬建平, 戴祥麟,孙永胜. 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⑵:121-122
[4] 俞卫锋. 麻醉与复苏新论 [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528,195—197.
作者简介:高兴莲(1968-), 女, 本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