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
胃肠外科护士前线战疫记
2020-10-08 阅读量:
分享:

疫情逐渐接近尾声了,科室上一线的英雄们大多数都已返回,并且安然无恙的开始专科医疗工作,为一群特殊的病人--因疫情无法及时就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再次拼尽全力。正常医疗工作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白衣天使勇敢站出来,与病毒生死搏斗所取得的成果。

请战报名,支援前线

由于疫情的隐秘性和不确定性,当时整个武汉都被一种叫“恐惧”的情绪支配着。晨会时,护士长简述了防护的重要性,也告诉大家可能要随时准备着上一线。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作为非感染科、非呼吸科临床科室,在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大家心里难免有些害怕,但事实摆在了面前,前线需要我们支援。

“如果报名,算我一个”,宋璧麟的一句简单陈述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说了“也算我一个”。口头的承诺很快变成了现实,我们俩的名字成为了科室自愿支援报名接龙名单里护士里的第一和第二。

晚上我就接到了闺蜜的电话,她满是惊讶和不解。我安慰她道,最坏的情况就是我染上了这个病,染上了我就积极治疗,不怕。总会有人要去前线的,既然有人要去,为什么这个人不能是我,这是我们的职责和担当。那晚的电话在她的叮嘱中结束。其实我是害怕的,我不敢告诉父母,也不敢告诉丈夫。

数天后,我在科室的大群里看到了身穿防护服精神抖擞的闺蜜的照片。她甚至还没来得及跟我说就出现在了隔离病房。我跟她发信息问现状,她回答我“你说的对,总会有人要上一线的,何况我还是党员,我更应该冲在前面”。她就是张莹,也是胃肠外科普通的一员。她默默的把1岁大的女儿送到了父母家,带着思念和信念与病毒做顽强的抗争。我告诉她,一定要平安!

一天后,我也到了前线---协和医院的发热门诊。

顶住巨大压力,全力救治患者

一切都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那是大年初三,一点新年的喜庆都没有。每个人都在死亡和绝望中奋力抵抗。黑压压的全是人,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愤怒的、沉默的、哭泣的。当我穿上防护服,置身其中时,已经忘了害怕,但是压力也是真的很大。是什么时候觉得很难呢?也许是我用尽洪荒之力将在门诊门口晕倒的老奶奶抱到大厅及时吸氧,看到她逐渐恢复意识后又执拗的想要离开时;也许是在我们拼尽十八般武艺仍然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时;也许是接待一个个没有家属搀扶的老人独自前往看病时;也许是面对在门诊铁凳上一睡好几天也一床难求的病人时……真的觉得很崩溃。

一天晚上,我哭着给在留观室的宋璧麟老师打电话,“我觉得我真的有点坚持不住了,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好像都起不到作用,我帮不到他们。”宋老师告诉我,“无愧于心就好,做你能做的事,用尽全力。”

后来的日子里,我总会安慰前来看病的患者,告诉他们不要害怕,要有战胜病毒的信心。也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血管不好的患者“一针见血”的减少痛苦,我的搭班战友告诉我“你的成功率真的很高耶,你打的针我都不用再来第二次。”也曾碰到来自武昌的病友告诉我愿意来协和是相信我们的技术,他要给我们做锦旗,我告诉他:您的病能治好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

战斗的集体让我感到温暖、有力量

我真的很感激在我迷茫无助时有人给了我方向,在胃肠外科这样的集体里,总有人关心着我们爱着我们。在发热门诊的那段时间里,我也碰到了很多很多我们科室的医生,在那个陌生而熟悉的环境里,让人感觉到心里很暖,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护士长每天的问候也是少不了的,我们上班的时间不固定,无论我何时回复她询问她或者向她倾诉,她总能第一时间给我安慰。后来我才知道,护士长对每一个上一线的人都有这样的关怀。只是晚上11,12点还在回复我们这样的事情,也总是让人很感动。

再后来我就开始了漫长的隔离。科室的同事一个接一个的上一线,到红会的,西院的,肿瘤的,隔离病房的。我们基本上就是倾其所有,能上的都上了。4个病区合并成1个病区,只为能抽调出更多的人去一线。

直到今天,1个病区又开放成3个病区,从一线回来的人员实现了零感染,我们开始应收尽收的为更多的人提供医疗救治。

原本我是不想写任何关于这次疫情的东西的。我相信我所做的事情是所有医务工作者都会去做的事情,我也没有任何的照片可以展示,因为那时的繁忙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有些事情我铭记在心就好。可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应该就这样毫无痕迹的消散,记忆会随着时间而模糊,而为人民健康奋不顾身的坚定应该一如既往。

胃肠外科 潘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