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技术
“慢性泪囊炎”原来是恶性肿瘤
2006-06-07 阅读量:
分享:

“慢性泪囊炎”原来是恶性肿瘤

原以为是慢性泪囊炎,多次进行抗感染治疗,后反复复发,最后切除活检却发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近一位眼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儿引起我们的注意。

五岁患儿,女,因“左泪囊部位包块两年余”入院。患儿两年前被家属发现鼻子左侧泪囊部位长肿块,约蚕豆大小,伴疼痛,表面无明显发红,无破溃。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左)”,给予抗炎治疗后肿块消退。后又反复出现,每次都可以抗炎治疗后缓解。现肿块又出现并增大,为求明确诊治,特来我院眼科姜发纲教授处就诊,门诊以“泪囊囊肿(左)”收住院。

入院查体发现左侧泪囊部位肿大,皮肤完好,无明显充血及发热,有压痛,肿块大小约1cm*2cm,边界不清,不可推动,眼部可见溢泪,眼部其他部位及鼻腔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发现泪囊部位肿块,与泪囊无法区分,边界欠清。完善各项检查后手术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并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型。该类淋巴瘤为中度恶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各年龄组,大多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肿大淋巴结也可以引起压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仅见于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多正常,伴有淋巴细胞绝对和相对增多。约20%患者在晚期并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像本例泪囊部位发生病变比较少见。而且患儿的血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导致正确诊断比较困难。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发生在儿童则比较少见。所以对于儿童,如果出现泪囊部位反复肿大,诊断“慢性泪囊炎”应该慎重,家长最好及时到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医院检查,以免误诊而延误正确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泪囊区反复出现、消炎后缩小、后又增大的肿块,医务人员和家属都应该引起重视,不能够简单的认为是感染而行抗炎治疗,而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彭婷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