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 职业皆不同 体检“菜单”却一样
有关专家呼吁:常规体检项目亟需个性化
协和网讯 上个月单位组织的体检结果明明显示身体状况一切良好,却在近日突然被告知患上肝癌。朱先生握着结论迥异的体检评估和诊断书,不仅有些气恼:他开始怀疑常规体检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类似朱先生这种吃了常规体检“定心丸”后,不久就发现患有疾病的案例,短短一个月内,笔者就碰到了3例。
“人的个体化差异很大,多发病的种类也不一,而现在绝大多数体检项目的设置,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武汉协和医院体检中心王志鹏主任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目前对于体检应该进行哪些项目,卫生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从实际操作看来,各家医院常规检查都是一些“规定动作”,如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能、X光、超声检查等。
据王主任介绍,青年人与老年人的体质不同,易患的疾病也不尽相同,而职业不同也会引起身体健康状况的差异,如果一概而论,用一种体检模式进行检查,可能会给体检者留下健康隐患,从而达不到体检的目的。
协和医院体检中心2004年的统计显示,九成的体检者是单位组织的,而其中又有九成人所要求的检查项目又是完全一致。
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常规的项目并不能完全保证没有漏网之鱼,王志鹏说。比如,45岁以上的人群容易患骨质疏松;文案工作者、的士司机等久坐人群的容易出现脊椎问题;IT一族患眼疾的可能性较常人大,这些因素都是体检中心应该考虑的。前不久,协和医院为一批高龄知识分子体检,把骨密度检查也列入了常规检查的项目。
王主任建议,各医院体检中心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来调整相关检查项目。因人而异,增加“个性化”的体检项目,才能有针对性地将身体中的健康隐患“揪”出。
(涂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