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话“创新”
窗外桃红柳绿,春雨连绵,满载我院2007年工作会议暨“创新”研讨会代表的车辆驶出武汉,朝鄂南腹地的赤壁市进发。一路草长莺飞、细雨微矇、水光素淡,宛如大写意的水墨画。但大家无心看这醉人的景致,车厢内显得有些沉寂,原来大家都在认真地翻看会议资料汇编,有的已经在开始小声交谈着,也许他们已经准备好腹稿,准备在会上一吐真言了。
顾不上消解旅途的疲惫,大家纷纷前往会议厅,晚上七点半会议准时开始。大学领导朱玉泉、李培根、冯友梅亲临大会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协和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骄傲,是华中科技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重要生力军!”大学领导对协和的关怀与期待让大家倍感振奋,激起大家的热烈掌声。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的报告,有成绩,有分析,有批评,全面而详实,科学而前瞻,但不回避“内忧外患”,不忌讳“瓶颈矛盾”,提出了医院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需要探讨和解决的课题。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在围绕着两个字:“创新”。

王院长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在与会代表中激起的强烈反响。第二天的分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王国斌院长、胡豫副院长参加了临床一组的讨论,“核心人力资源、人才梯队建设”很快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贺永文、金润铭等教授认为“学科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靠什么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因素是多方面的。”孙圣刚教授指出:“决不能陶醉于现状,作为部属大医院我们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杰出人才等硬指标我们到底有多少?所以一定要务实,来不得半点浮华。神经内科虽然科研课题形势不错,但没有863、973这样的大项目,所以不能盲目乐观,关键是要靠积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冯敢生副院长、姚尚龙副院长参加了临床二组的讨论。讨论中,王建军教授不讳言去年胸外科“很平稳,高效低耗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没有医疗纠纷”,但是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胸外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认为“实现门诊资源的重新配置,将胸外科和消化内科、呼吸内科门诊连接在一起的调整方案,符合学科规律,是科学合理的。”护理部王桂兰主任则大声疾呼:“护理人才这几年有衰退的趋势,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院对护理梯队建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曾甫清副书记、孔维佳副院长参加了临床三组的讨论。部分教授对对核心人力资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能做事、做实事、做好事的临床一线人员就应该是核心人力资源,而不一定要以是否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来衡量。张永学、孔翔泉等教授对检查设备的更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一定不能让检验这一环节成为制约临床发展的“瓶颈”,并认为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除“高效低耗”之外,还应该加上“堵漏”这一重要环节。
行政、后勤组的讨论十分热烈,冯正文副书记、安锐副院长、吴清敏部长不时加入到讨论中。余达林、彭晓兰、蔡少东等认为,行政为临床一线服务,除了调动一切行政资源外、提高效率之外,关键要靠制度的保证和监督,尤其要加大对某些不正之风的查处。张茂荣、胡述俊等后勤部门负责人认为,要用管理来体现创新,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最重要,同时创新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如后勤社会化改革,我们没有盲目跟进,而是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了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很多人都对物业化管理提出了看法,认为外科楼、五区的物业管理不能“一包了事”,急需加大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力度。
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放过继续探讨好办法……,可谓“良性循环”。讨论结束后,院领导连夜将代表们提出的会议汇总、分析,而散会后代表们三三两两的讨论仍在继续。
协和人有着迎难而上、敢攀高峰的优良传统。目前医院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院领导果断决策,变挑战为机遇,开展“2007创新年”活动,通过创新推进改革,通过创新获得新动力,通过创新打破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医院创新研讨会结束了,但关于“创新”的讨论和实践将长期进行下去。春意盎然,协和人行动起来了,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创新,春华秋实,协和人正脚踏实地向更高峰迈进!(袁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