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院泌尿外科举办多学科联合教学查房
2023-11-23 阅读量:
分享:

11月21日,针对肾脏囊性疾病复杂特性,借鉴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我院泌尿外科组织了一场多学科联合教学查房,邀请遗传、影像、分子病理、内科方面专家进行整合串联讲解,让参加查房的医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认识肾脏囊性疾病,对其临床综合诊治形成立体、多维度概念,取得学生们一致好评。

在张进祥副院长和第一临床学院的支持指导下,泌尿外科蒋国松教授、专业基地教学秘书程功、汪科杉等组织开展此次教学查房,邀请了基础医学院遗传学系王慧教授、肾内科熊京教授、放射科李欣教授、病理科常晓娜教授参与,授课对象为泌尿外科轮转见习实习本科生、住培(规培)学员、进修生和护理人员。

床边教学

床边教学环节,由学生代表游永强同学进行问诊和体检,蒋国松教授作适当点评和指导,并亲自示范查体动作。随后,放射科李欣教授针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讲解,着重分析了强化显影下肾囊肿的鉴别诊断。

泌尿外科蒋国松教授进行病例讲解

床旁教学结束后,蒋国松教授进行病例讲解,详细介绍了单纯性肾囊肿、肾盂旁囊肿、多囊肾和囊性肾癌的外科手术策略。同时针对临床上常见的肾积水、肾盏憩室、髓质海绵肾,提出了鉴别诊断依据。

放射科李欣教授介绍肾囊肿 Bosniak 分级

放射科李欣教授以患者现有影像学资料为突破口,向同学们介绍了肾囊肿 Bosniak 分级和临床指导意义。李欣教授强调,作为临床医生的眼睛,影像学资料可以提供病变的位置、大小、累积范围、浸润性、均质性、肿瘤良恶性。

726A99

王慧教授讲解多囊肾的遗传性

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系王慧教授则从多囊肾的遗传性进行讲解,着重介绍了多囊肾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关系,包括缺陷的胞内钙稳态和细胞对环磷酸腺苷的反应,MAPK/ERK、mTOR、Wnt、JAK/STAT、Cdk 和 EGFR 通路,凋亡和细胞增殖,纤毛结构或功能缺陷。

常晓娜教授讲授囊性肾癌病理分子学特征

病理科常晓娜教授介绍了囊性肾癌的 WHO 分级方法,主要依据生物学特性如核异型性和核分裂,同时介绍了囊性肾癌病理诊断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分子病理诊断在新的囊性肾癌 WHO 分级中的重要作用。

熊京教授介绍多囊肾内科治疗

肾内科熊京教授介绍了多囊肾的基因检测和肾透析治疗,强调肾移植是多囊肾终末期肾病另一治疗选择,移植后肾存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肾移植人群相似。对于肾透析治疗的抉择,首选肾脏血液透析,也可选择腹膜透析,但增大的肾脏使有效腹膜透析面积下降,可影响腹膜透析效果。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针对“肾脏囊性疾病患者囊性积液的发生机制?”“哪些部位、哪些类型的肾脏囊性疾病容易引起血尿?”“Bosniak 高级别肾脏囊性疾病要和哪些疾病鉴别”“肾脏囊性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蒋国松教授在总结中指出,MDT团队的存在是为了让患者得到个性化、规范化的诊治,作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如何明确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医师重点探求的方向,希望此次教学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为解除病患痛苦贡献力量。(协和医院“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第一临床学院、泌尿外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