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胡波教授团队在高水平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7.52)发表封面论文,杂志封面评价为:提供了无创并且有效的全新治疗策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为第一作者单位,胡波教授为通讯作者,李亚男副教授为第一作者。


4.63亿人患有糖尿病,DR是糖尿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20-75岁成年人致盲的第一位原因,如何更有效地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管新生及黄斑水肿这是临床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也是全球4.63亿人糖尿病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该团队既往发现DR治疗新靶点—anti-Sema4D,基于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队列,通过蛋白芯片分析筛选、验证,发现并阐明sSema4D/PlexinB1信号调控DR中病理性血管新生及渗漏,Sema4D/PlexinB1 -mDIA1信号影响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并调控内皮细胞VE-cadherin磷酸化和周细胞N-cadherin内化导致血管渗漏(EMBO Molecular Medicine,2020)。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ZL201811228364.X)。

基于以上研究,携手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浩/王磊团队合作,首次针对Sema4D开发纳米多肽滴眼液,实现眼表滴剂给药治疗方式。该滴眼液的有效成分SSP头端靶向部分sSema4D是通过OBOC多肽库筛选技术筛选、验证所得,为原创多肽,具有优异的靶向结合能力,SSP尾端纤维具有自组装能力。
SSPs可实现以下功能:(1)SSPs可通过正电吸引、小粒径渗透高效穿透眼表进入视网膜及玻璃体液,并特异性识别、精准靶向璃体液和视网膜区域的sSema 4D;(2)当SSP识别并靶向sSema 4D后,多肽启动自组装形成纤维网络包裹sSema4D,进而实现sSema4D智能捕获;(3)阻断其与3种受体(PlexinB1/B2、CD72)的结合,抑制了该信号通路介导的所有生物学效应,达到显著下降病理性视网膜病理性血管新生和渗漏目的。更重要的是,该研究证实,在DR治疗中,无创SSP滴眼液可以达到有与创的抗体注射剂等同的治疗效果,当SSP滴眼液联合anti-VEGF可将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提高50%,SSP滴眼液为DR无创治疗提供了新方案,有极大的临床转化价值。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203351
通讯作者:胡波教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在JAMA Neurology、Autophagy、Advanced Science、EMBO Mol Med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 87篇,JCR Q1区56篇、总IF>507分、被Nature、Cell、Science等他引8627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际专利6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15,2022;1/14,2016)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10,2018);作为主要成员执笔或参与制定指南/共识20余项;入选2018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神经内科医生、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第一作者:李亚男副教授主持国家、省、校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一/共通)在Advanced Science、Pharmacol Res、JAMA Neurology等经典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高被引论文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6年,5/14;2022年,4/15),获得2021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创新奖,入选2022“卒中未来引领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