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要闻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辅导会顺利举办
2025-02-10来源:科研处 阅读量:
分享: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加强医院基础研究体系建设,激发全院科研人员创新活力。2月7日下午,协和医院在外科一号楼二楼五会议室及金银湖分会场同步举办第二期科学前沿探索系列讲座暨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辅导会。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重庆医科大学李华兵教授、重庆大学肿瘤医院钱程教授、清华大学长庚医院杨学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家旭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陈林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陈华富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孙仑泉教授、复旦大学邵春林教授、武汉大学卿国良教授、武汉大学刘勇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平轶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刘鉴峰教授、大连医科大学杨庆凯教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陈世桢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张传涛教授等16位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教授,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金阳教授,部分临床科室主任及2025年度国自然申报人员等18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王征主持。

在开幕致辞中,张玉书记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并介绍了协和医院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教学等方面的建设成果,特别强调了医院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他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医学各领域的顶级大咖,希望各位专家不吝智慧,为标书把脉问诊,为人才做“好伯乐”,携手并进助力我院高质量发展。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以《长新冠,从临床发现到科学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他系统回顾了长新冠的临床认识演变过程,并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时期新冠患者的健康结局,从而提出“病毒持续存在”假说,揭示了当前长新冠诊治面临的临床挑战。曹彬教授强调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长新冠问题,再通过科学研究认识问题来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认知,这一过程对未来治疗策略和预防再感染和新变种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华兵教授以《RNA修饰与免疫》为题进行报告,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T细胞功能RNA表观调控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创新。T细胞抗肿瘤免疫需要T细胞快速激活、增殖并发挥功能,其中m6A和m1A是最常见的RNA修饰之一,但功能所知甚少。李华兵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的系统研究思路,首先通过临床与多组学数据挖掘m6A和m1A修饰后变化的关键基因,随后构建疾病模型,解析细胞及分子表型变化,并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最后回归临床进行验证的科学过程。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外科部部长杨学军教授以《从评审专家角度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及撰写》为题进行经验分享,他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医学部资助范围、申请代码选择、评审流程、形式审查要求等关键环节深入剖析了基金申请的核心要点。杨学军教授强调成功的基金申请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逻辑和扎实的研究基础,更需在长期探索中逐步形成稳定、持续的研究方向,并精准凝练科学问题或假说与充分展示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从而提高项目获批的竞争力。

随后16位专家为我院职工开展了一对一的深入辅导。针对项目选题依据、项目特色和创新性、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等方面,专家们进行了全面的精准分析和指导,解析了如何精准呈现研究亮点,强化学术优势,并结合具体案例细致剖析申报材料中的不足,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助力我院职工进一步提升申报质量和竞争力。

协和医院始终贯彻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持续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医院科研处将持续推进基金申报组织和服务工作,组织多轮次、多维度的项目辅导活动,力争在2025年度国自然申报中取得好成绩,提升医院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文/靳哲 向璨 吴边 图/赵炯)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