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石首白血病少年顺利转出无菌舱
2012-01-29 阅读量:
分享:

昨日是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在无菌舱内勇敢与白血病斗争了32天后,17岁的石首少年蔡道敏顺利转入普通病房,这意味着其“舱内治疗”已经顺利完成,也意味着“史上最快捐髓”迎来了最好进展。

蔡道敏因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需造血干细胞移植,去年12月8日通过中华骨髓库确定一名合适捐献者后,于当月28日入住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等待移植。然而,在距采集造血干细胞仅5天时捐献者突然反悔,使得已进入移植程序的蔡道敏面临生命危险。幸运的是,通过各方努力,在湖南华容找到另一名符合条件的捐献者段家伟,随后在短短7天时间完成原需1个半月的移植前准备,并于1月10日顺利完成移植,成为中华骨髓库“史上最快捐髓”。(本报曾作连续报道)

据了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身处无菌舱内的蔡道敏恢复得很好,近几天血小板和白细胞数已恢复到正常值,达到转到普通病房的标准。

昨日上午9时16分,戴着无菌帽和口罩的蔡道敏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自主走出无菌舱,早已守候在外的父亲蔡列发连忙迎上去,按医生要求用轮椅将孩子推到普通病房。记者看到,蔡道敏虽然被捂得只露出眼睛,但双眼不时笑得眯成月牙。“在里面待了32天,出来后心情好多了。”蔡道敏说,在无菌舱内他通过手机上网,看到了本报关于他的相关报道,了解到众多好心人为挽救他的生命做了大量努力,他十分感激,想对大家表示感谢,并给大家拜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关键的是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据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胡豫教授介绍,目前蔡道敏的造血功能已基本恢复,其免疫功能在三四个月后也将逐渐开始恢复,目前其免疫力还非常低,需要防止并发症、排异和感染,预计一周后可以出院,但必须定期到医院复查,疗效如何1个月后就可初步判定了。 (记者严珑 通讯员黄冬香 涂晓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