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楚天都市报:儿童“血液病”不必谈病色变
2012-06-06 阅读量:
分享: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本报记者晏雯 通讯员涂晓晨

【名医有约】

提起儿童血液病,多数人会认为就是白血病。其实,儿童血液病泛指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血液肿瘤和其他造血异常的疾病,不仅仅指白血病。近年来,临床医生能明显感觉到,贫血和白血病等儿童血液病病例越来越多了。本期《名医有约》,我们走进武汉协和医院,与该院儿科主任金润铭教授面对面交流——

【出镜专家】

金润铭,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血液学组委员暨MDS/MPD亚专业组长、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委员、湖北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儿科学会血液学组组长。

擅长诊治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实体肿瘤,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出血性疾病,对儿科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及疑难杂症的诊治也有丰富的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西院区)、周三全天(本部)

血色素偏低:找出原因是关键

【典型案例】

前段时间,兰兰突然反复发高烧。为了确诊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医生让孩子做血常规检查,没想到孩子的血色素只有80多,有贫血的问题。当时,兰兰的妈妈着急着退烧,也没来得及细问,可等到兰兰逐渐好转了,兰兰妈妈又开始担心起来。要不要再去查查看呢?网上有人说,小孩贫血是普遍现象,是不是这样呢?

金润铭教授提醒,发现孩子血色素偏低,有贫血问题,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应隔1-2周后再做一次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仍然偏低,就要仔细查原因了。因为贫血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程度也分为轻、中、重度和极重度,许多家长容易一概而论都归结到缺铁性贫血上,这种认识具有一定局限性。

引起贫血的原因中,除了最常见、最普通的缺铁性贫血,还包括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但是危害最大的贫血隐患还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因此,多次体检都发现贫血的,家长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到儿童血液病专科就诊,争取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获得更好的疗效。

儿童白血病:不是绝症 八成可治愈

【典型案例】

读小学一年级的侃侃突然在刷牙时口腔出血,间隙性发烧,全身乏力,经抽骨髓等检查,最后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对于侃侃的妈妈无疑是晴天霹雳,她从没想过这种只在电视和报纸上听过的“绝症”会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为了尽快让侃侃妈妈放下包袱,金润铭主任带着侃侃和妈妈来到协和医院儿科血液病病房。来到这里侃侃妈妈发现,病房里有一半以上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孩子,其中有几个将要完成前期治疗,马上可以出院了,之后的维持阶段他们可以正常地上学、玩耍,只需要定期复诊进行相关检查和短期治疗。

金润铭介绍:白血病,俗称“血癌”,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2-8岁的孩子,男孩多于女孩。由于人们对于儿童白血病的认识不足,闻白血病而色变,视为不治之症。

事实上,儿童白血病与成人白血病相比,无论是疾病类型还是预后都有着极大的不同。儿童以急性白血病为主,约占白血病总数的95%~97%,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急性白血病的60%~70%,其次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非淋)。

儿童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普通化疗药物十分敏感,因此,采用多种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是治疗这种儿童白血病的最好和首选方法。经正规治疗,90%以上的患儿可获得完全缓解。再经过2~3年的巩固治疗,70%~80%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可获得根治。

有许多人一听说白血病就联想到要马上做骨髓移植,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目前国内外公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效果较好,只有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化疗效果差或者是化疗缓解后又复发的一小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才主张骨髓移植。

因此,金润铭提醒白血病患儿的家长,儿童白血病一旦确诊,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随意化疗,可能会取得暂时的疗效,却极易导致复发和耐药现象。

血液病,不仅仅是白血病

●淤斑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较常见,它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一般发生于感冒好了之后的1~2周,患儿身上尤其是躯干、下肢出现针尖状的出血点,严重的会出现青紫块。血小板减少症自行缓解的很少,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所谓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表现以皮肤、鼻腔、口腔黏膜及牙龈等部位的出血为最常见,还可以表现为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以及容易感染。

很多人以为再障是白血病的一种,金润铭指出,再障与白血病截然不同,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功能坏了,白血病则是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在骨髓里的恶性增生,使造血功能出现问题。

●血友病:遗传疾病传男不传女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的血液凝结方面的疾病,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甲型和乙型血友病均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一般不发病,但可以携带致病基因。

一旦孩子被诊断为血友病,父母就要注意防止或减少其出血现象的发生。譬如选择柔软的没锐角的玩具。坚持刷牙和看牙医可以防止烂牙和牙龈疾病,这非常重要,因为被忽视的牙齿感染后牙龈就会出血不止。对于有严重关节出血的重症病人,现代治疗观点建议预防性、定期输注相应凝血因子以减少残疾率的发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