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娅 通讯员黄冬香 杨晓波 聂文闻
据报道,我国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的18%。眼科专家指出,如果平时人们注意对这些眼疾的早期预防及治疗,这些盲人中约有2/3的人是可以避免致盲的,有一部分人有复明的机会。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张明昌主任介绍说,临床中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主要包括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他介绍了这五种常见致盲疾病及防治方法。
白内障:老年人群致盲首因
在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致盲或导致视力损害的首要因素,常常双眼患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的视力减退。患眼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等。
防治攻略:
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将白内障摘除。关于手术时间,传统观念是等白内障成熟后进行,随着超声乳化技术日渐成熟,协和医院眼科胡义珍教授指出,白内障患者只要在视力受损程度已妨碍到日常工作或生活,例如影响开车或是阅读时,就可以手术。最好的办法是定期到医院检查,待时机合适则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注意预防光损伤,尤其是紫外线损伤,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青光眼: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疾
病理性眼压升高或视盘灌注不良造成视神经损伤,由此导致视力障碍的眼部疾病称为青光眼。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3大类,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有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严重视力减退,或伴有恶心、呕吐等,若有这些症状需及时就诊;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除少数患者在眼压升高时出现雾视、眼胀外,多数患者没有感觉,常常直到晚期,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发觉。
防治攻略:
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降低眼压以保护视功能,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局部用药能控制眼压者可激光治疗防止再发,否则就要手术,同时对侧眼也建议预防性激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案个体差异较大,患者定期复查至关重要。眼压的控制因人而异,以眼底和视野不再进一步恶化为合理,药物控制不良者要手术治疗。
由于青光眼对视功能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对其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角膜炎:严重者将丧失眼球
角膜炎也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见症状为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按其致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免疫性、营养不良性、神经麻痹性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其中感染性又是最常见致盲角膜病。
防治攻略:
药物治疗无效、溃疡穿孔或行将穿孔者应采用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清除病灶,以保存眼球。对于有严重角膜瘢痕的患者,亦需通过角膜移植术提高视力。目前供体角膜缺乏是制约我国角膜移植手术开展的瓶颈,大量因角膜炎致盲的患者不得不长期在黑暗中等待材料。协和医院眼科积极探索利用羊膜等生物组织和组织工程材料替代角膜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大量角膜炎患者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挽救了视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友常见并发症
据统计,病程大于15年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该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病变波及到看东西最敏感的眼底黄斑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晚期严重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很难恢复视力,甚至发生非常难治的青光眼。
防治攻略:
应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定期眼底检查,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处的阶段采取适当治疗。对于一定阶段的患眼,采取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以防止或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阻止病情恶化。对于已发生玻璃体积血长时间不吸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应行玻璃体切除术等综合治疗。近年来眼内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景看好。
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者易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眼底黄斑变性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视力的一个常见眼病,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因素有黄斑慢性光(尤其是紫外线)损伤和氧自由基损伤等,高度近视人群更易发生。
防治攻略:
尚无确切有效的预防办法,减少光尤其是紫外线损伤,食用含丰富维生素、抗氧化物的食品或药品可能有积极作用。激光光凝、激光光动力、抗新生血管药物眼内玻璃体腔注射等,是目前治疗黄斑变性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