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楚天都市报:江城麻醉医生给美国同行当老师
2013-07-11 阅读量:
分享: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在武庆平教授的指导下,柯缇娜为手术患者插管 记者萧颢摄

本报记者严珑 通讯员黄冬香 涂晓晨 杨东

放在十几年前,这还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让代表世界麻醉医学最高地位的美国医学界,派医生到武汉来学习麻醉技术——然而近几年,这已成为了现实。

美国住院医师来汉学麻醉

代表目前世界顶尖麻醉水平的美国派医学生来汉学习,在武汉协和医院已经不是稀奇事。

医学博士John Trey Bates是美国Tulane大学麻醉科住院医师,她于6月1日到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学习交流,6月30日返回美国,是两院自2009年启动双方住院医生交换项目后,第4名来汉交流学习的美国麻醉专业医师。“Tulane大学麻醉科早上6点开始上班准备麻醉,下午3点基本结束,但这里的医生从早上7点半持续工作到下午5点,部分医生要工作到深夜。”通过在汉1个月的体验,武汉麻醉医生工作强度之高让Bates感慨。

令Bates感叹的,还有武汉麻醉学科的水平。“Tulane大学麻醉科深静脉穿刺等项目是在B超定位引导下操作,而武汉麻醉科医生凭经验就可以办到。”她觉得,武汉麻醉科在很多方面与美国处于相同水平,部分仪器设备比美国医院还要先进。

手术室里还有非洲留学生

在武汉协和医院的手术室里,这样的洋面孔很常见。昨日,来自非洲的柯缇娜在导师武庆平教授的指导下,熟练地将气管导管插入患者的气道中。

30岁的柯缇娜是喀麦隆人,在乌克兰本科毕业并工作两年后,于2011年9月来到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学习。“中国有3所学校与喀麦隆有合作,我获得了到武汉留学的机会。”柯缇娜说,在乌克兰医院急诊外科工作的两年中,她发现麻醉医生在危重患者抢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来汉读研究生时选了麻醉专业。

已经读研二的柯缇娜,没课时就到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与武汉的医院相比,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喀麦隆都要落后很多。”柯缇娜说,待一年后完成学业,她会把在武汉学到的顶尖麻醉医疗技术带回祖国。

“海外兵团”助学生当上老师

“从中国麻醉医学生到西方国家求学,到西方国家麻醉医学生到中国留学,转变背后体现了中国麻醉医学水平近几年已经与国际接轨。”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教授分析说,短短十几年能够从“学生”反超成为“老师”,一方面离不开医院自身的奋斗,另一方面得益于借力“海外军团”。

以武汉协和医院为例,姚尚龙分析说,从上世纪末开始,该院相继聘请了大批海外顶尖的麻醉学专家,他们把国外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带回国内,并通过他们与国外医学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培养了大批麻醉人才。“‘海外兵团’取得了大量成果,增加了学科在国内外影响力。”姚尚龙说,目前全科70多名医生中,“海外兵团”占了40%左右,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