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武汉协和医院中医科成功举办了冬病夏治活动。
虽然今年头伏气温居高不下,酷热难忍,但是还未等开始上班,前来就诊的人就已经排起了长龙。
据协和医院中医科陈瑞副教授说:今天早上7点刚过,有近100人已在中医科大厅守候,他们都是从河南信阳、南阳、潢川等地坐头天晚上的长途车慕名来的。其中张友旺一家很引人注目,他带上老父母、带领兄弟姐妹、抱着孩子。全家总动员来医院敷贴,他们敷贴完了再搭下午的长途车回家。还有很多人都是参加过多次活动的老病友,他们找到熟悉的专家,聊聊往年的病症,谈谈现今的症状,看到自己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好,心里越来越有了底。
13日上午协和医院本部加上医院西区中医科也同时进行敷贴,就有近2000名市民涌到该院贴“头伏贴”。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0多岁,最小的只有1岁多。年轻人也成为冬病夏治的粉丝,占到就诊人数的三成左右。
为了应对“冬病夏治”的高峰,医院已提前一周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除了备足了贴膏之外,还在中医科门诊设置了2个开单就诊点,全科医务人员分成4个小组,从患者就诊到贴敷形成流水线操作。尽管患者人数众多,但治疗显得井然有序。
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范恒教授介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疗的特色疗法之一,所谓“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此类疾病往往由于患者机体阳气不足,加之有寒邪潜伏于体内,到冬季气候寒冷,内外因相加便容易引发“冬病”。“夏治”指夏季(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强盛,经络通达,而体内寒邪相对来说处于弱势,此时来养护身体的阳气,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温阳利气、祛散寒邪、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可起“秤砣虽小拨千斤”的作用。祛除寒邪,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可起事半功倍之效;另外,三伏天时气候炎热,腠理开泄,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冬病夏治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的具体方法是穴位敷贴,也就是根据病情,配制适当的中药,选择合适的穴位为敷贴点敷贴。
协和医院中医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面继承朱师墨、李幼安、夏幼周等名老中医的经验,通过60余年经验积累和优化,采用敷贴秘方治疗哮喘、慢支、过敏性鼻炎、颈肩腰腿痛、冻疮、腹痛、泄泻等,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我们的‘冬病夏治’所以能得到众多患者的青睐,是因为治疗手段全面、治疗效果好。”范恒主任介绍说,“而且我们在继承老一辈专家宝贵遗产的同时,进一步精益求精,结合历年冬病夏治的经验,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既辨证取穴,又辨证用药,根据不同病症拟定1号方和2号方,将标准化和规范化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范恒主任提醒大家:“冬病夏治”的时效性较强,最佳的治疗时间在传统“三伏”季节,今年协和医院中医科“头伏”治疗时间为7月13日,当然13号以后的几天也可以作头伏,希望有需求的市民不要错过。若实在错过头伏,也可将二伏当头伏贴,因为今年还有闰二伏。(通讯员沈艳 朱锐)
注意事项:
1 敷贴时间:视病友的具体情况,多敷贴2—6小时。
2 敷贴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腻、海鲜、牛肉、羊肉等食物。
3 敷贴期间,不要游泳、洗澡、长驻空调等低温环境(如实在难抗高温,空调温度不可太低)。
4 如因汗多,而致敷贴膏药脱落,可揩干汗液后,将胶膏加热变软,再贴到指定的穴位。
5 如在敷贴过程中,有鼻出血的情况,请及时取掉膏药,低头,用冷水或冰水敷后颈,并及时按压出血鼻孔一分钟;敷贴边缘有红色丘疹者,给予肤轻松等抗过敏膏药涂檫;有皮肤起水泡、溃烂感染等情况,可用绿药膏外涂,必要时到外科门诊就诊治疗。有热感或微痒,轻度发红为正常现象,无须特殊处理。
6 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咯黄痰、出血等)、超敏体质、敷贴局部有皮肤溃烂者都不宜敷贴,宜先控制症状,而后考虑冬病夏治。
7 此外1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但此类患儿仍不要错过冬病夏治的机会,可考虑口服中药,调整阴阳,趁病情缓解之机,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