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一)教学荣誉
1.2012余铖华中科技大学青年讲课比赛二等奖
2.2014 余铖第一临床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3.2015谢明星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责任教授
4.2015谢明星第一临床学院教学顾问组成员
5.2015王静第一临床学院我最喜欢的老师
6.2016 刘曼薇第一临床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7.2016王静2016年度教学先进个人
8.2016谢明星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教师奖
9.2017谢明星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0.2017张丽2017年度教学先进个人
11.2017管苇第一临床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12.2017王斌,刘蔓微,曾庆瑜第一临床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13.2017张雯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师
14.2017超声影像科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学团体
15.2018王静第一临床学院我最喜欢的老师提名奖
16.2018 王静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
17.2018谢明星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
18.2018李贺第一临床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19.2018刘曼薇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师
20.2018超声影像科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学团体
21.2019谢明星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提名奖
22.2019张丽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
23.2019王静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班主任
24.2019项飞翔、曹海燕、刘曼薇第一临床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25.2019邓尧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师
26.2019超声医学科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学团体
27.2020谢明星协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基地教学主任
28.2020王静协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责任导师
29.2020方凌云协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
30.2020谢明星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
31.2020李贺,张静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师
32.2021谢明星华中科技大学“伯乐奖”
(二)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1.谢明星 主编 国家卫健委一三五规划教材专科医师核心能力提升引导丛书《心脏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谢明星 副主编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技术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8
3.谢明星 副主编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超声诊断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三)教学成果奖、教学论文
1.《基于多模式教学的超声教学多模态成像案例库的建设》(吴文谦,王静,方凌云,谢明星*等,《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CN11-6021/R,ISSN2095-1485
2.《超声教学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及其在“阅片”教学中的价值研究》(李珂,谢明星,吕清,王静等,《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年,CN 50-1116/R,ISSN 1008-6978;
(四)教学课题
1.张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院级,2016)
2.王静基于PACS系统的数据库技术在超声阅片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中的价值研究(教育部,2016)
3.谢明星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省级,2017)
4.吴文谦CBL教学模式结合PACS系统在超声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校级,2017)
5.谢明星《超声诊断学》慕课建设(校级,2018)
6.刘曼薇基于PACS的翻转课堂在《超声诊断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校级,2018)
7.段依恋导学式教学模式结合PACS系统在超声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院级,2018)
8.武彧 基于互联网与PACS系统的移动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院级,2019)
9.曹海燕胎儿心血管铸型在超声影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校级,2019)
10.杨亚利逆向思维教学网络课堂在医学院超声课程中的应用(院级,2020)
11.谢明星协和-山南地区5G远程超声教学平台建设(校级,2020)
12.张丽影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院级,2020)
13.方凌云移动学习环境下融合思政元素的翻转课堂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院级,2020)
14.洪柳基于课程平台的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在超声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院级,2021)
15.陈逸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虚拟仿真远程教学方法研究(院级,2021)
16.孙振兴TBL结合翻转课堂在超声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院级,2021)
科研
(一)科研课题
近五年(2016-2021),获批各级科研项目 76项,其中国家级 18项,省部级 15项,科研经费合计 6328万元。
近五年部分国家级科研项目
序号 |
名称 |
类型 |
经费(万元) |
1 |
基于国产创新设备的消化道早癌筛查和宫颈癌诊疗应用示范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3888.0 |
2 |
小动物心肌微循环声/光双模成像系统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发专项 |
890.0 |
3 |
基于高分辨超声成像系统的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精准诊疗一体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28.0 |
4 |
心血管超声医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
120.0 |
5 |
消化道早癌筛查和宫颈癌诊疗示范推广管理平台建设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398.0 |
6 |
基于遴选国产创新设备的消化道早癌筛查应用示范推广体系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170.0 |
7 |
基于遴选国产创新设备的宫颈癌诊疗应用示范推广体系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170 |
8 |
超声分子探针靶向示踪M2型巨噬细胞监测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4.0 |
9 |
基于多模态成像的原发性二尖瓣反流左室重构演变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4.0 |
10 |
一种多功能携氧纳泡靶向重编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的作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4.0 |
11 |
超声靶向纳泡破坏介导Gal-3 shRNA转染抗心肌纤维化和左室重构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21 |
12 |
载硫化氢仿生纳泡靶向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1.0 |
13 |
自吸附气体超声响应性载药MSN的构建及其多靶点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1.0 |
14 |
miRNA-21表达与超声新指标优化主动脉瓣二瓣化手术指征选择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6.0 |
15 |
超声微泡靶向破坏促CCN1基因修饰的MSC归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 |
16 |
UTMD促MSCs移植靶向归巢与定向分化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 |
56.0 |
17 |
纳米微泡介导miR-145靶向稳定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17.0 |
18 |
UTMD介导携TIMP-1干细胞治疗AMI及其疗效评价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21.0 |
(二)科研成果获奖
科室团队先后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教育部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20余项。
1.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01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2005)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1998)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的研究(1985)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5.疑难心血管疾病超声精准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2020)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6.疑难心血管疾病超声精准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2019)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7.超声新技术评价心血管力学特征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2011)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8.三维超声成像临床应用与推广(2007)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
9.三维超声临床应用研究(2003)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一等奖;
10.超声心动图学(2001)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1996)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科研课题承担情况
科室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参与863与973课题子项等6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3项、973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基金12项。
2、科研类奖励获得情况
我科曾先后27次获得国家及省、部各级科研类奖励,涉及声学造影、三维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肌机械力学评价等领域。1985年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肺小动脉嵌顿注射双氧水进行左心系统声学造影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无创性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脉血流动力学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三维超声临床应用与推广》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2011年《超声新技术评价心血管力学特征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5年《超声新技术对糖尿病患者心脏及血管早期损害评价》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协和医院超声科自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共发表论文千余篇,多篇论文发表于IJC、AJC等国际权威期刊,显示了学科强大的整体科研实力。积极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2015年参与国际大会25人次,国内会议大会发言及专题交流49人次。
4、著作出版情况
本科主编专著14部,参编著作及教材30余部。其中王新房、李治安教授主编的《彩色多普勒诊断学》分别获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5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李治安教授主编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学》获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王新房教授主编的《超声心动图学》(第三版)获2001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谢明星教授等主编的《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于2011年出版;王新房、谢明星教授主编的《超声心动图学》(第五版)于2016年再版。谢明星教授承担国家卫计委的高校首部研究生超声教材《超声影像学》已完成初步编撰工作。
5、学科培养情况
本科于1981年即获硕士学位授予学科,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内首家本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学科。本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历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后3人。
国外学者承认胎心超声反射是中国王新房等人最先发现并报告
科室多篇论文发表于IJC、AJC、Medicine、PLOS ONE、Echocardiography等国际权威期刊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
1、《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获1985年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
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3、《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级科技进步奖及其他奖项获奖情况
1、《三维超声临床应用与推广》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
2、《超声新技术评价心血管力学特征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201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3、《彩色多普勒诊断学》获1995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