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防疫保卫战
我们是堡垒,我们是旗帜
2020-02-07 阅读量:
分享:

2020年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这只魔鬼来势汹汹,从武汉三镇蔓延开来,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武汉协和医院作为最前线的医院,呼吸科作为医院最前线的科室,顶到了抗击新冠状病毒的最前线,全科95名医护技人员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在支部书记的决策中,服从指挥,不计得失,从无退缩,顽强抗击,体现了大无畏的协和精神,不惧风险挑战的危机魄力,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主人翁精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当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挺起脊梁、无畏前行。呼吸党支部书记周琼教授、科主任马万里主任、张建初主任身先士卒,在第一时间进驻隔离病房,与坚守在一线的同志们并肩作战。这二十多天来,他们每天都会穿上厚重的隔离衣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查房。他们经常对一线医生说,“药物治病只是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面对未知的疾病,哪怕是医务工作者自己,都会有几分恐惧,因此要多和病人“聊天”,去除他们的紧张和不安,让他们情绪放松心情舒畅,也许更胜过药物治疗!“每次查房都会在隔离病房内待上2-3个小时,毫不畏惧,出来时才发现贴身衣物、头发甚至防护服都全部湿透了,却全然不知,双手皮肤也因为经常洗手液搓洗和酒精喷洒而出现了裂口。我们的老主任,前内科党委书记陶晓南教授也坚持到隔离病房查房指导工作。正是因为书记和主任们带领的医生团队对患者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精心治疗,他们负责的患者中已有3名治愈出院,另有10余名病情也明显好转,拟于近日出院回家,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消息!此外,主任们还经常告诫一线医生,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做好手卫生,该休息时好好休息,这样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患者,医生不能倒下,这样才会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也因此,在疫情爆发的这二十多天中,虽然工作强度极大,但书记和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无一人发生感染,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如此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给群众吃下定心丸。1月18日,呼吸支委杨丹接到上级指示,需要建一个新的隔离病房。“病人没有地方住,病情重,你是呼吸科的护士长,又有重症护理管理经验,决定你来担当这个任务”,疫情就是命令,面对任务义无反顾。建立隔离病房,从缓冲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个区域的划分架构;到一件件防护服、一双双鞋套、一台血氧仪等的物资储备;一台台呼吸机、经鼻高流量、静脉推泵等仪器的安装;一名名护士、保洁员、医生新冠病毒的知识培训更新和监测;一条条医嘱的执行、护理记录的准确、流程的完善等马不停蹄。带领团队急缓有致、沉稳不乱,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为防护好每一名医护人员提供保障。对于临时建立的团队,需要多多承担重症的护理事物、多多细致的观察病情、多多谈心隔离病房的困惑、多多关心有困难的护士,让他们觉得集体是温暖的,坚定的,一起完成这场属于我们没有硝烟的战争。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做为第一批支援红会医院的医师,我科室苏远、孟大全、陈龙首当其冲,大年三十当天奔赴定点医院,参与二线值班,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疑难患者的诊治。做为新冠病毒肺炎收治定点医院,这里患者多、病情重,隔离条件十分有限,虽然也害怕被感染,但职责所在、性命相托,我们还是按时上下班,努力完成国家和医院赋予我们的任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尽己所能,我们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冲锋陷阵是我的本能。”程梦护士说。作为呼吸科的支委,她是第一批主动请缨到红会医院去的党员,主动请命,面对困难从未有半点畏惧。红会医院离家远,就直接搬到附近住宿;红会医院下班晚,就直接在医院吃饭。“把患者护理好,让她们能从重症监护室出去,到普通病房,是我最骄傲的事。”

“我的力量虽然很微小,但一定要做点什么,武汉一定能挺过去。”熊亮医生说。灾情发生后,呼吸支部在海外的党员同志们,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筹集物资,一件防护服、一个口罩、一双手套、一个护目镜,每天都关心着一线的我们,她们说我们虽然不能回去帮忙,但是这些事情一定要做到,距离虽远,情谊和信念不变,一定能勇过难关。

截止现在为止,呼吸科共派出的党员医护共26名,占全体的党员的74.3%。科室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接管本部4个隔离病房,建2个隔离病区,全科医护技除完成常规医疗任务和操作外,医护近40人接受组织安排,前往各医院和隔离病区支援。西院呼吸科建立西院首个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为即将成为定点医治患者的协和西苑治疗患者提供了铺垫。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呼吸支部在这场战役中,会扛起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呼吸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