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无数外地援汉专家和武汉人民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尚品格和无私奉献、克难奋进的崇高精神。在我院工作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陆群就是其中一员。从1月25日开始,她就来到我院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
陆群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国内知名的院感专家。1月24日,她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调令赴武汉协助疫情防控。她没有丝毫犹豫,1月25日即只身出发,奔赴前线。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她首站支援我院院感工作。
时间不等人。到武汉后,陆群随即奔赴我院。她与我院院感科吴艳艳副主任一起深入临床科室,对急诊科、CT室、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等可能收治确诊和疑似患者或可能被此类人员污染的地点进行现场走访、了解,并与临床一线人员充分交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她梳理了各病房防控管理要点,提出防控方案,并就疫情防控期间院感工作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对策和建议;同时,她也毫无保留,第一时间分享了许多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资料,为我院的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2月3日,武汉市作出改建方舱医院的统一部署后,陆群又连夜赶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为方舱医的建设和布局出谋划策。她现场查看了会展中心的布局结构,工作人员通道,病人通道等,就院感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半。她说:“只要需要她,不管多晚,她都会来”。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里,陆群始终24小时保持待命状态,第一时间赶赴防控一线,不辞辛劳,无怨无悔地冲锋在前。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无畏的战友情谊,知道了我们并不孤单,全国人民都和我们战斗在一起。 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春暖花开、阴霾尽散的日子!(医院感染管理科)

附一:人物名片
陆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国家卫健委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评审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分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常委、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委。曾荣获最美浙江人最美天使称号、全国优秀医院感染管理青年学者称号、全国优秀医院感染管理者称号、中国医院感染管理30周年杰出贡献者等荣誉。
附二:. 赴武汉抗疫记 By陆群
24日接受到国家卫健委的抽调赴武汉抗疫工作函,我匆匆和医院的同事进行交接后,立即回家整理行李,准备出发。因为当天飞机和火车均无,推迟到了25日一早踏上从杭州去成都的火车,途径汉口。下午1:50孤身一人到达武汉,被武汉市卫健委派到第一站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助开展感染防控工作。
今天是我到武汉的第6天,这几天在院感科吴艳艳副主任的陪同下,与院感科同仁进行了交流,并与孙晖书记、医务处进行了讨论,用脚丈量着每个高风险的科室与区域:急诊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普通病房隔离间、CT室、检验科、被服收集与存放处、医疗垃圾处置与存放等,进行了现场追踪走访、询问、了解、交流,也实地去了将改建为定点医院的西院院区,协助设计与规划发热门诊、隔离病房、CT室、药房,以及动线等。
在武汉这段时间,我看到了武汉协和医院在前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且有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感染防控工作,看到了同仁们的疲惫,也看到了他们的不安与焦虑。我从第三双眼睛的视角出发,去帮助医院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段时间,我每天写风险报告与改进建议,29日完成整体综合改进报告,并实地协助如何因地制宜的实施每个计划。在我们平常看来简单的改进,而此时此刻却实属不易:缺防护用品、缺消毒用品,缺医务人员、缺工人······但我们仍一点一点去改变,我们用专业的技术、崇高的责任感,战斗在抗疫一线。我们会战胜病魔,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同志们加油加油!(陆群写于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