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普通,武汉市面临病毒性肺炎的严峻考验,需要每一个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儿科急诊中有这样一群人,每一个人都毫不犹豫地站在前线,每一个人都竭尽所能地奉献能量。
门诊退休职工王丽娜老师春节期间在上海和孩子过年,听闻武汉疫情严重,想到前线的同事们可能承受的压力,王老师内心焦急,迫切地希望可以尽快赶回武汉,和同事们一起面对难关。然而适逢武汉市封城,各个城市前往武汉的航班和列车都已取消,王老师立刻向儿科金润铭主任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的强烈意愿,金主任深受感动,立刻发动科室力量为王老师寻找回汉的方法,最终多个部门协作,为王老师开具了证明文件,在和途径武汉列车的列车长沟通后,王老师顺利抵达武汉,和同事们一同站在前方!
李晶医生是工作3年的儿科医生,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前期,甲型及乙型流感也在趁乱作祟。由于每天接诊大量的发热患儿 ,李晶医生也感染了甲流,高热不断,只能在家休息隔离。儿科急诊的所有医生们见状默契地分担了李医生的班次,保障了儿科急诊 的运作。因为自己不幸中招,增加了同事们的工作量和压力,李医生内心十分煎熬,身体稍有好转,立刻要求上岗,坚决和同事们共进退!
我科2017级本院职工、住培学员张榕,在春节假日前获悉父母在老家接连发热、疑似新型肺炎高危病例的消息。作为家中独女,她只能电话询问病情,告诉父母亲先居家隔离,口服药物并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平时强忍着焦虑和担忧,像所有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一样,仍坚守岗位,坚守武汉。她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儿科急诊医生是儿童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面对突发疫情,守住儿科急诊阵地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儿科急诊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的承诺。既是防疫工作人员又是患者家属,她更加懂得互相信任和敬畏生命。她坚信只要她恪尽职守、做好儿科防疫工作,同样也会有其他人“大医精诚”、守护着自己的家人。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数量不断攀升,伴随着封城及市内交通管控,市民们的不安情绪越发明显,发热的市民面临两难境地:想去医院看病,又害怕在医院交叉感染,出门也很不方便;在家吃药观察,又怕对病情判断不准,延误病情。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情绪,为了让非疑似患者减少交叉感染几率,更是为了提高发热门诊的看诊效率,协和医院推出了线上免费问诊。当时虽然还未报道有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但线上问诊平台不乏家长对于家中发热孩子的焦急提问,普通内科医生缺乏儿科经验,向儿科同事求助,儿科急诊的李贝贝医生、陈鸿博医生及张榕医生在得知这一情况的第一时间就立即入驻线上问诊平台,在非值班的时间里分流了大量发热的患儿,细心询问病情,耐心安抚家属,给出切实可行的用药及护理建议,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王怡秋医生是我校八年制的博士,留校工作1年余,刚调至儿科急诊不久,很快便适应了工作环境。家在安徽阜阳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除夕夜的急诊夜班,为的是能让其他同事可以阖家团圆。春节期间疫情爆发,病人数量激增,医院的医疗物资告急,无奈之下只得向社会求援。整个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着武汉的情况,求援信息一出,医院物资捐赠办公室的电话24小时响个不停,捐赠办的工作人员全部超负荷工作,休息时间严重不足,王医生得知这一情况,主动要求成为物资捐赠办的志愿者,帮助接听捐赠咨询电话,登记捐赠信息,甚至还帮忙搬运物资。虽然做“客服”做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但王医生却很开心,因为响个不停的电话的那头是千千万万个充满爱心的人们的加油和支援,有14亿人民作为后盾,这场战争,我们必胜!
这次疫情是可怕的,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令人心惊,但这次的疫情也不可怕,因为有坚守在前线的儿科急诊医生们,因为有共同进退的14亿人民,那马上就要到来的春天,我们提前向你问好!(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