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末,庚子初,九省通衢武汉,顿失往日喧嚣!新冠毒,魔肆虐,疾病裹挟恐惧,阴霾笼罩华夏!2020年伊始,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伴随着庚子鼠年的到来,在武汉迅速扩散。这座昔日繁华喧嚣的城市一下子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我们深爱的武汉,病了……然而,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爱与希望!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伟大的祖国大地上,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在协和医院的每个角落里,处处都弥漫着同心抗疫、众志成城的爱和希望。

众志成城 逆行而上
病毒汹汹,挡不住协和心内人的众志成城,为了职责和使命,他们逆行而上,谱写了一首首抗击疫情的英雄赞歌。从疫情爆发开始,心内科本部就多批次地安排120余名医护人员赶赴第一线,源源不断地支援发热门诊、发热留观病房、隔离病房、方舱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肿瘤中心和急诊科,成为协和战友的坚强后盾。他们为了节约宝贵的防护物资,在上班期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他们无畏风险、迎难而上,无怨无悔、倾心奉献,他们无愧于白衣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爆发以来,程翔、陈志坚、汪朝晖、魏宇淼、袁璟、黎明、毛晓波等教授加入了医院组织的新冠肺炎诊治MDT团队和肿瘤中心感染病房线上会诊,指导新冠肺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诊治。陈健副主任医师在疫情早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警惕性在心内科病房排查出两名疑似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后经确诊均为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尽管当时已是晚上7点多,她仍与朱争凤、吴海浪医生一起及时将病患转至发热门诊,并与普雯、曹青护士长积极上报医院相关部门,组织病房及患者滞留区域消毒及隔离工作,防止了疫情的蔓延,保护了本病区的病患和医务人员。1月16日下午一楼一发热隔离病房紧急抢救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由于情况危急,陈健医生在不当班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参与了患者的抢救,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1月17日下午在防护条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她本着“医者仁心”的使命感又积极参与了院外两名“肺炎伴心肌损伤”患者(后经确诊均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会诊工作。
作为心内科医疗秘书,谢天医生在1月7日第一次接到通知发热门诊需要医生支援,他就把父母和孩子送回了老家,把自己写进心内科第一批支援发热门诊的名单里。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他说:“这种时候没有谁不怕,但我又是党员,又是医疗秘书,我得先上。”发热门诊支援结束后,谢天默默隔离,从来不提要求的他有一天突然向护士长求助口罩和消毒液,这个时候科室才知道他爱人生二胎了。因为疫情原因,毫无经验的他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一个人照顾刚出生的小宝宝,终于等到爱人出院了,孩子交给爱人,他才敢告诉远在老家的父母这个喜讯,以免老人担心。我科丁培武医生1月26日迎来自己的宝贝儿子的降生,这时本应该照顾爱人的他,却因为被抽调至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上班,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他一直在酒店隔离。至今,除了孩子出院那天见了一面,他还没亲手抱过自己的儿子。他们生而平凡,默默奉献同心抗疫;但他们又生而不凡,勇挑重任,汇聚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

1月19日医院新开四楼一隔离病房,我科王玲护士长接到任务后毫不犹豫,克服重重困难,毅然担起了新病区护士长的重任。一个病区从无到有,制定制度、规划培训、协调设备、筹备物资、统筹安排工作……一系列繁重的工作任务可想而知。至2月9日,王玲护士长已经连续工作22日,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但她没有一丝的抱怨和退缩,她深知疫情就是命令,患者的生命就是责任,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抗疫逆行者的使命与担当。她主管的病区里还住着两位在抗疫工作中不幸感染的心内科同事--刘坤教授和高娟护士长。刘坤教授在积极配合接受治疗之余,还主动承担了整个病区的心内科专家会诊任务;高娟护士长更是用她那乐观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和令人叹服的强大精神力量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们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彰显着协和心内人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战斗精神!

夫妻战士 “医”无反顾
在这场艰难胶着的战争中,我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科室的不少同事夫妇均为医务人员,为大家舍小家,夫妻齐上阵,他们义无反顾,把困难留给了自己和家人,作出了巨大牺牲!在江城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处处都有让人泪目和感动的瞬间!我科杨柳医生和她丈夫康翔医生都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对年轻的医学伉俪。早在2020年1月6日,杨柳医生就作为心内科首批支援隔离病房的医生,开始了连班、夜班连轴转的工作,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她的丈夫康翔医生在疫情全面爆发之时,也主动请缨,投入到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监护隔离病房,负责重症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两人共同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但是在不同院区工作,很难见上一面。为了保护家人,下班后也不能回家,只能住在酒店。夫妻俩只能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通过语音、视频进行简单交流。杨柳在朋友圈写道:“君在汉江南,我在汉江北,日日思君不见君,共战疫无悔”……“你笑起来真好看,隔口罩也能看见,把所有的阴霾、所有的恐惧,统统吹散!”她的丈夫康翔在朋友圈隔空回应,其情感人肺腑,让人潸然泪下!

“我很dan心(担心)爸爸妈妈,希望他们不要chuan ran(传染),能安安心心zhi(治)病人。”“挺住!”1月28日,一张笔迹稚嫩的小文在朋友圈流传,作者正是我科钟禹成副主任医师的女儿,今年8岁半。钟禹成医生的爱人唐红霞是武汉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医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8岁半,小宝才9个月。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钟禹成夫妇两人都毫不犹疑地选择留在武汉坚守,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一线医疗工作,大宝被送到江西外公外婆家,还在哺乳期的二宝也送到了爷爷奶奶家。为了病人,他们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在他们背后,是家人的支持,是孩子的祝福!

我科潘雅杰医生仍在休产假之中,为了支援前线战友,她坚定支持爱人张伟医生去了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新病区,他经常连轴转收治病人整夜不能睡……她说:“君子于"疫",如之何勿思”……尽管她也有作为人妻人母的紧张、焦虑和担心,但她毫无怨言,她知道这是我们做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她只能默默地叮嘱他注意防护、营养和休息,保护好自己,一定要平安归来……因为她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春来必定花开!”……

还有我科魏宇淼(妻子王国荣)夫妇、陈健(丈夫钟刚)夫妇、赵宁(丈夫李森)夫妇、周彦兆(妻子欧阳慧)夫妇、帅欣欣(丈夫王玉辉)夫妇、孟凯(妻子焦佼)夫妇、易桂文(妻子王妍)夫妇、杨红(丈夫刘宏)夫妇、叶青(丈夫李纪华)夫妇、金盼(丈夫任克军)夫妇……一连串抗击疫情的医护夫妻名单上,书写着协和心内人的不易和担当。

心电战场寸土不让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对于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尤为重要。我科心电图室共有职工8人,作图机器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科室人员严重不足、作图机器与防护物资缺乏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尤为严重。在艰难困苦的时刻,同事们没有任何的犹豫和怨言,咬紧牙关、勇于奉献、坚守职责。特别是心电图室有两位同志也感染新冠病毒并住院,人手更加缺乏了,但剩下的同志依然保持了顽强的斗志,并将值班改为24小时制,继续坚守岗位。心电图室负责人孙为鑫老师在疫情之初就千方百计地协调各方,为每个病区配备和调试心电图机器,并优先保障发热门诊和感染病房能够使用最新式最方便操作的机器,为发热一线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应有的保障和全力支持。由于发热门诊和病房的医护人员更替频繁,心电图室雷琳、袁杰、蒋荔、杜小琼、蔡林宇等几位医生都曾直接前往发热门诊,在一线反复为医护们指导和演示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直至熟练掌握。
杨红医生在积极承担心电图室日常事务的时候,她的丈夫ICU刘宏教授也一直奋战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抗疫第一线,没有时间休息,她本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照顾家庭、照料八十高龄的双亲、陪伴假期归来的儿子。但是疫情来时,她毫不犹豫得选择了坚守岗位,舍小家而顾大家。袁杰医生从疫情一开始就报名了医院的志愿者,在休息时间里仍在医院内帮忙,每当有医疗物资运到医院时,总是毫不犹豫地迅速赶到卸货地点,协助物资顺利地到达医疗一线。蔡林宇医生在一个多月前即调好假期准备回老家的,那时离封城还有近一周的时间,但他看到科室工作量迅速增加,于是放弃了回老家,坚持留在武汉,随时待命。
疫情来时,在心电战场上我们的同事一样是白衣战士,团结一心,斗志昂扬,面对病毒寸土不退。总有一种使命让人心潮澎湃,总有一种担当让人勇往直前,总有一种奉献让人泪流满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橄榄绿,天使白,天南海北,争做抗疫先锋!当一批批无畏的白衣战士和军人从全国各地奔赴湖北战场驰援时,我们无数的协和学子和心内人同样不计报酬,挺身而出,纷纷请缨回到了熟悉的“故乡”和校友们并肩作战!我科2011级博士研究生张文才大夫(现任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听闻武汉告急,心急如焚,于2月4日加入了郑大一附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协和医院托管的江汉方舱医院,把对母校的一份深情化作汗水洒在荆楚抗疫一线。我科2003级硕士研究生谢江医生(现任职北京安贞医院)放心不下武汉的“亲人”,主动请缨加入北京援鄂医疗队,于1月27日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房一线工作,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回到了母校武汉协和。众志成城齐抗疫,雪中送炭显真情!类似种种,不胜枚举……

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许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在我科朱争凤医生、曹青护士长和医院职能部门的协调下,2月1日下午中油能源集团张女士、李女士等捐赠方调到直升机为武汉协和医院送来了急缺的防护服。朱争凤医生、曹青护士长、普雯护士长、梁静、陶宝明、余丽娟、程俊雅、熊伟、梁媛、鞠叶、曾晓卉、冯珊珊、吕田田、李琳等协和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在凛冽寒风中,在新华路体育场接力传递爱心物资的一幕幕被传到了中央电视台元宵节晚会上,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

在线义诊医患同心
当新冠肺炎肆虐荆楚大地,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成了白衣战士的主战场,大量的病人24小时在发热门诊前排起了长龙,大多数医院都不得不暂时关闭轻症慢性病的门诊。同时,由于对医院交叉感染风险的顾虑,很多慢性病患者对医院望而却步,求助无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民有所呼,我必有应!1月24日,我院第一时间开通了发热门诊在线免费咨询,我科程敏、吴晶晶、王妍、易桂文、钟禹成、帅欣欣、张冯筱、廖梦阳、赵宁、聂少芳、朱争凤、邓珊、高兴丽、孟凯、梁薇、周彦兆、俞坤武、田云丽、王亚、余刘玉、吴海浪、李静勇等二十多位医生积极响应号召,为广大病友答疑解惑,助力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针对严峻的疫情形势,1月25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媒体联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开设了在线问诊专栏,我科苏冠华副主任医师与多家兄弟医院的战友们日夜坚守,每天在线为武汉市民专业、耐心地解答数百余人次,非常时期尽显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疫情期间,曹青护士长、魏宇淼教授等20多位医护人员坚持在我科建立的PCI术后随访微信群中为病友解答问题千余人次。此外,我科苏冠华、王妍、赵宁等多名大夫还参与了好大夫在线、微医网、健客网等多家网络平台的公益义诊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非常时期医患同心,共抗疫情!

学术引领共同抗疫
当新冠病毒突然来袭,如何对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管理和诊治成为一个新课题。作为心血管科医生,肩负使命;作为抗疫第一线的协和医院心内科,学术引领更是义不容辞。2月10日,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主席、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廖玉华教授作为心衰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开设的CCA TV“抗疫”专场系列直播中主持讨论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指导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内容权威实用;此后又在《新冠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问题探讨》研讨会上分享了武汉第一线的抗疫经验。2月11日,我科卢永昕教授在CCA TV“抗疫”专场直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高血压防护策略分享会”上作了题为《新冠肺炎形势下湖北省高血压患者处理意见》的讲座,引发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讨论,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2月26日,程翔主任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青委共识线上解读会,并作为来自疫情严重区域代表作了题为《NCP疫情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处理原则专家共识解读》的精彩讲课。此外,廖玉华、程翔、黄恺、曾秋棠、陈志坚、王祥、汪朝晖、魏宇淼、袁璟、周子华、曹癸兰等多位教授牵头撰写了《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心血管病治疗与管理专家建议》,指导疫情期间湖北省心血管病的诊治和管理!

真心英雄守望相助
“刚刚滴滴师傅从医院送我回酒店,下车前问我,能不能跟你合个影啊。我说,是你们公司有要求吗,之前也有人跟我合影了的。他说,不是,我只是想跟英雄合个影留念……”1月30日晚上,我科支援发热病房的刘开护士发的一条朋友圈感动了无数人……这是司机朋友发自内心深处对医护人员的惺惺相惜,对逆行英雄们的崇高致敬,但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在这个特殊时期仍坚持为医务人员提供接送服务,他们何曾不是英雄?

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们从不曾孤单,无数坚守在一线岗位的人民警察、建设工人、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都是并肩作战的无名英雄。隔离病毒,并没有隔离爱!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正是有无数的“英雄”投身战疫、保家卫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才让我们封闭的城市里充满了爱和希望。
八百年春秋从不负楚天,九省通衢物华天宝可叹;高山流水琴台与传奇仍在,黄鹤楼前好儿女义薄云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湖北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期待他日春暖花开,樱花浪漫,楚河汉街,人群熙攘,我们再携手重启武汉快进键,共建我们美好家园!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苏冠华撰稿 陈志坚书记审核 数据截至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