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医学研究突破“试管里的风暴”,成为真正使患者受益的临床新技术?如何将临床患者需求回馈到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使之更具针对性?8月30日,协和医院对外公布称,自该院转化医学中心成立半年来,已有多项成果实现临床与基础研究双向转化。
12岁的小王是一名颈部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手术。但因肿瘤很大压迫气道导致变形,这给手术麻醉带来了难题---普通喉镜视野受限,不能顺利插管,且存在巨大风险。
如何实现此类患者的安全插管?协和医院麻醉科姚尚龙教授等在分析此类因先天面部畸形、烧伤等因造成的困难气道临床数据,并分析东西方人种气道发育异同,发明了视频气管喉镜,并于去年申报国家专利获批。麻醉师使用视频喉镜,可在视频引导下对各种困难气道进行插管,大大降低了普通喉镜的麻醉风险,并可运用于急诊、ICU抢救中的常规和困难气管插管处理。至今,在协和医院已有300余例困难气道患者实行视频喉镜插管,且麻醉费用比普通喉镜低廉。
“这是转化医学一个典型的例子”,协和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主任王国斌教授介绍,中心成立半年来,依托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资源进行学科交叉,与“武汉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及光谷生物园区、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密切合作,完成了“实验室——临床——实验室”的良性医学转化,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
据悉,武汉协和医院拥有生物靶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影像省级重点实验室,华中地区唯一一个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创新生物药临床研究平台, 2个湖北省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微创医学与血栓止血研究中心),并建立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硬件设施达到中南地区同类领先。以上为更多转化医学成果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血栓诊断试剂、肾衰丸等一批科研成果,也即将运用于临床。(夏家红 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