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零自杀”行动,感染科在行动!
2018年6月30日,感染科三楼一病房收治了一位64岁女性患者,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同时患有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有抑郁症史二十余年,曾因抑郁症跳楼自杀导致左上肢截肢。该女性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釆用住院患者健康量表(PHQ-9)评估患者,发现患者为中重度抑郁情绪。责任护士立即通知管床医生及护士长,护士长及时向吴丽芬总护士长汇报,要求病房全体护士重点关注该患者,对患者全面落实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在李玲护士长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对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患者没有出现不良情绪和自杀倾向,出院时其女儿还给病房留下了温馨感谢的话语!
早期识别和评估,防范患者自杀倾向
李玲护士长要求各班责任护士保持高度警惕性和敏锐观察力,与患者和家属多接触多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对患者异常行为做到及时观察和反映,每班认真交接,并做好详细护理记录。责任护士每天运用开放式提问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通过和蔼、亲切的语言以及抚摸、握手等非语言接触,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了解满足心理需求,患者脸上重拾笑容
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陌生,疾病的痛苦,经常一个人在病床上躺着不说话,。责任护士在每天和患者沟通时发现了这种状况后没有急于向患者作直白的宣教和解释,而是先和管床医生沟通和商议,当了解到患者临床化验结果提示有肝硬化,出现了腹水和双下肢水肿,且在和患者沟通时患者表达出很强烈的担心和顾虑,患者觉得自己患有多种疾病会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和包袱,于是责任护士请来了管床教授童巧霞主任并和她一起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将在病房内治疗成功的病例告诉患者,重建患者信心。当这位患者听到医护人员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后,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多日不见的笑容。
环境管理无微不至,防患于未然
患者自杀方式多种多样,加强病房环境的安全建设和患者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患者在入院后,屡次要求晚上回家休息。护士长与患者沟通后,发现患者因为觉得病房空调效果不好,影响其休息才屡次要求回家。护士长立刻联系相关部门,解决空调效果差问题,患者及家属非常感动,同时也很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也更愿意说出她的心里话了。在每天做晨午间护理时,护理人员都会检查患者的周围环境,如避免携带水果刀、剪刀、剃须刀等尖锐物品以及绳、皮带、塑料袋、玻璃物品等,为患者创造良好安全的环境。外出检查、治疗时,为患者准备好轮椅,有家属或医护人员陪同。在实施所有安全措施时,都遵循尊重患者的原则,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避免引起患者的对抗情绪。
重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恢复患者生活自信
李玲护士长强调,人是一个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不能忽略社会、心理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对患者影响的调节因素中,最受重视的是社会支持,而在社会支持系统中最大的来源是患者家属。因此责任护士在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也没有疏忽对其家属的关心和关爱,她们耐心倾听家属的心声,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让家属有动力充分发挥亲情的作用,使患者得到亲人充分的情感支持,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患者悲观和绝望心理,使患者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一路走来,我们用热心和赤诚展示着天使的风采,我们用热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融化成一颗颗滚烫的爱心,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为生命送上一个真诚的祝福。
预防患者自杀任重而道远,我们愿负重前行,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患者“零自杀”!


感染科三楼一 寇倩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