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培训
走进包氏楼,重温来时路,坚定医者心
2024-09-24来源:神经外科 作者:陶奕、李冰阅读量:
分享:

告别中秋节,迎来崭新的一天。在这个晴空万里的秋日里,神经外科十名规培护士在詹昱新护士长和李冰老师的精心策划和疼痛科张燕教授的细致讲解下一同走进包氏楼,重温协和医院158年的光辉历史,坚定医者的初心,展望未来。

活动开始前,十名规培护士整装待发,对接下来即将开启的“包氏楼时空”满怀期待,想要把协和医院的前世今生都一探究竟。伴随着张燕教授更换志愿服,参观包氏楼正式拉开序幕。让人感触很深的是,张燕教授没有直接开始讲解包氏楼而是特别骄傲地介绍自己的身份,“大家好,我是来自疼痛科的张燕,也是院史馆讲解志愿队的一员,早上我查完房安置好患者挤时间过来的,很高兴从最开始只有几个人的志愿队到现在已经有八十多位老师啦,各位老师都是像我一样本来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利用空闲时间过来为一批又一批到此参观的你们讲出自己对院史馆的一份了解与热爱。”

进入包氏楼,进入《仁爱济世西医东渐》,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具有年代感的木门,两名规培护士将其拉开,协和医院的前身“汉口仁济医院”的内部陈设展现其中。走近便是“协和时间”,它由古代的日晷和现代的电子计时组合而成伫立于展厅,精确到秒的数字是协和医院存续时间,同时也是服务病患的时长,未来还将由大家继续创造下去,跨时空的交流令人动容,时光印记直观的呈现更令人震撼。继续走近,“仁爱济世,协诚人和”八字镌刻在墙上,却烙印在心中。

接下来,张燕教授隆重介绍了包氏楼名字的由来:1931年,中国最早的女性专职妇产科医生之一,协和医院医生包惠莲(Hilda Byles)逝世,为感念她的毕生贡献,时人捐建了一栋小楼作为护士宿舍,命名为包氏楼。往里走,张燕教授结合历史时间线按创立之初—发展之基—协和辟门的顺序将协和医院的前世今生一一陈述,大家静静地聆听,努力感受历史的印记。继续往前,可见复原的1928年协和医院门楼。穿过这座门楼,仿佛将时间拨回到1928年,“汉口协和医院”正式宣告成立。这座门楼,见证着协和医院的百年变迁。门楼下的台阶,特意标识出一处木地板,那是1931年楼宇初建时的留存,斑驳的条纹中充满岁月的痕迹。张燕教授带领大家一齐踏上这些凝结百年沧桑岁月的木地板感受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不可置信。

大家在张燕教授的推荐下自行参观包氏楼《敢为人先勇担重任》、《优质高效创新前行》两个篇章,其中纷纷被众多援非医疗队的事迹感染,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向先辈竖起大拇指;让大家感同身受的是一面由疫情防控期间数张医患照片组成的照片墙,这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时期,曾经无数次崇拜和钦佩的医护人员就在身边。

活动结束,十名规培护士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走出包氏楼,短短一个小时,与旧时的协和医院撞了个满怀,重温来时路,更加坚信:作为协和一员,务必要传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协和精神,为人民健康奋斗下去!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