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
血液科专科特色
2007-09-16 阅读量:
分享:

一、治疗性血浆置换术

(一)TPE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TBCE,常见的适应症有

1.中毒症 包括外源性药物中毒(如农药、毛地黄等)和内源性中毒(如高胆红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细菌内毒素血症、败血症等)。

2.高粘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存在过量异常Ig或血细胞成分,引起血浆或全血粘度增高、血流淤滞及出血等血液流变学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当累及心肺脑等重要器官时,出现相应的严重症状,常可危及生命。常见于恶性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产生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致,如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多为IgM;多发性骨髓瘤,多为IgG型。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危重综合征,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有人认为,病人血浆中存在一种血小板聚集因子,这种因子能促进血小板聚积活性增强。正常人血浆输入后,使得病人的某种血浆因子的缺陷得以纠正,从而使病情得改善。如果血浆输注后48小时无效可施行PE治疗。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已获得公认。疗效机制可能是补充了病人所缺乏的血浆因子或去除了病人血浆中某些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介质。因此,PE治疗比单纯血浆输注的疗效要好。

4.格林-巴利综合征

5.重症肌无力(MG) 已证明MG的发生与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 Ab)有关,90%病人血清中Ach R Ab明显升高。一般认为TPE对MG最宜适应症是:1、胸腺切除术前准备及术后治疗。2、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病例。3、出现危象的病例。

6.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SLE被认为是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PE能去除血液中自身(抗核、抗DNA)抗体和CIC。

7.急性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8.Rh血型抗原致敏孕妇

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

血细胞成分是指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造血细胞等,TCA主要是去除造血系统各种恶性增生性疾病产生的过量的病理性细胞,以减少其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改善临床情况。


(一)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清除术

1.适应症

(1)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白细胞计数增高(>100×109/L),血液黏滞度过高出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气促;脾脏显著肿大、脾梗死、脾周围炎出现腹痛,阴茎病理性持续驳起等,白细胞清除术能使血液中白细胞计数迅速降低,脾脏缩小,减轻病人痛苦。白细胞清除术,仅是一种辅助治疗,在进行清除术同时应用化疗以防止“反跳”。

(2)急性白血病白细胞清除:急性白血病病人白细胞计数很高时,可因血流不畅而容易发生血管阻塞,引起肺或脑功能不全和颅内出血。当白细胞记数>100×109/L的病人做白细胞清除术以迅速减少血循环中的白血病细胞数。3小时的运转可以换出循环血中白细胞约50%,白细胞计数降低后,血液黏滞性也降低,同时,血浆尿酸的浓度也降低,减少了尿酸性肾病的威胁。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白血病做白细胞清除时,血小板<30 ×109/l,应备血小板供白细胞清除术后即输注,以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二)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

1.适应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巨核细胞系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血小板数量增多,功能缺陷,临床大多表现为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创伤和手术中止血困难)或动静脉栓塞(脾、肝、肠系膜静脉、颅内及肢端动脉)。

血小板单采清除治疗是配合其他化疗的一种缓解临床症状的辅助治疗。当血小板记数≥1000×109/L,药物治疗尚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前需尽快改善出血、栓塞症状,或在紧急情况下(如手术前)采用。

(三)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症

1.适应症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利用新生红细胞单采、收集到网织红细胞较多。年轻红细胞对于输血依赖的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以减少输血次数,延缓血色病发生。

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术

外周血干/祖细胞移植(PBSCT)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和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外周血干/祖细胞的采集损伤小,文献报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白细胞、血小板的回升速度也明显高于自身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需要对大量体外循环血液进行处理,一次可在血流量50~70ml/min的速度下处理总循环血量7000~10000 ml(3~4小时内完成)。使用这种方法进行2~5次采集,可获得必要的造血干/祖细胞量。

1.适应症

(1)自体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

(2) 异体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

一、定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l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此导管可由护士操作,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慢性病零长期输液者,减少频繁静脉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和不适,降低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如血胸、气胸,感染发生率﹤3%。

二、PICC的应用指征

(一)适应症

1.须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

2.化疗

3.胃肠外营养(TPN)

4.刺激性、毒性药物的输注

5.缺乏外周静脉通路

6.家庭病床的病人

7.早产儿

(二)禁忌症

1.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乳腺癌术后患侧臂静脉


三、PICC穿刺静脉的选择

(一)贵要静脉 PICC插管的首选。次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径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90%的PICC放置于此。

(二)肘中静脉 PICC的次选。此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径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三)头静脉 PICC的第三选择。此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使病人的手臂与躯干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插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