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作为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需要,护士也需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华生博士人性关怀理论的十大关怀要素为指引,通过对护士和患者实施关怀管理、关怀教育培训、关怀研究、关怀实践等,让患者满意、护士快乐。
全科同事给小王捐款
一天,护士小王下了夜班之后,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焦急地说:“你母亲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了,脑出血住院了,你赶紧回家来看看。”面对工作的压力和家中的变故,小王心急如焚。因为家在外省,小王回家一趟要很长时间,而作为新职工又没有假期。更令他苦恼的是,他家在农村,家庭条件不好,自己又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没有存到钱。小王担心母亲的医药费,同时懊恼自己帮不上忙。万分无奈下,他动了辞职回家照顾母亲的念头。
科护士长发现了小王的问题,主动找他谈心,于是他把心事全部吐露了出来。护士长先是安慰他、鼓励他,接着又帮他请好了假,然后发动全科室的医护人员捐款。最终,小王带着全科室同事的关爱回到了家乡,看望住院的母亲,在母亲床前守了五天四夜。在父亲的鼓励和叮嘱下,他带着不舍回到了工作岗位。回来之后,所有的同事都对他很关心,经常问候他、鼓励他,护士长还经常主动发一些问候、关心和开导的短信给他。慢慢的,小王也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似的,满怀感激之情工作着,把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关爱转化成了对患者和护理事业的关爱。
分管护理的副院长胡豫说,医院为了更好地关爱护士,定期举办人文关怀专题业务学习,提高护理管理者对关怀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并成立关爱护士小组,建立人文关怀链,对护士实施关怀与心理咨询。各病区护士长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实施多样化的计划和举措,比如在每位护士生日时送生日贺卡,为单身护士姐妹举办相亲会,为有需要的护士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ICU病房床旁的小白板
走进ICU病房,每一个床旁的玻璃隔墙上都贴着一块白板,上面贴着患者家属写给病人的小纸条。如果把所有小纸条都读一遍,你会发现这些五花八门笔迹各异的小纸条写满了家属对患者的祝福和期盼。
ICU的护士每天都会抽时间给患者念这些充满爱的小纸条。“亲爱的爷爷,你一定要好起来,我和爸爸妈妈都等着你早点回家。”一位8岁的小男孩写给他因车祸昏迷不醒的妈妈一封信:“妈妈,为什么每次我来看你,你都在睡觉呢,爸爸说过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可是现在你不管我了。妈妈,难道你不要我和爸爸了吗?”那歪歪斜斜的字迹看了都让人心酸。 护士长介绍,这个白板的由来还有个故事。有一次,一位患者的妻子在探视时带来一封信。患者是一位58岁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男性患者,已经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他唯一的儿子在美国留学。由于临近结业考试,儿子无法及时赶回国来看望父亲,她用颤抖的声音给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念了儿子写来的信,在场的护士听了忍不住泪流满面。探视结束时她请求将那封信留在患者身边,希望护士有空时能读给患者听。
护士长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在床旁玻璃隔墙上贴一块白板,专门用来张贴家属写给患者的信。自从有了这块白板,家属写的纸条越来越多,从几句话到几页纸都有。这些小小的白板承载的不仅仅是家属们对患者的想念,更是ICU护士们对患者的关怀。
患者家属给护士买来早餐
在人文关怀氛围的笼罩下,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也真实地感受到了爱的正能量。
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直到现在妇科的小熊护士还觉得很温暖。一天晚上凌晨3点,深夜的寂静被急诊科转送过来的急性盆腔炎患者打破了。患者蜷着身体,痛苦呻吟着,旁边的患者丈夫焦急地喊着:“医生,医生,她不舒服……”
小熊护士连忙安置好患者,协助医生进行处置。小熊发现匆忙出门的患者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就拿出平时为方便患者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又打了一壶开水给他们送去。患者和家属感激地对小熊说:“太麻烦你了,你这么忙,还细心地为我们准备这些,太谢谢你了!”小熊微笑着说:“不用谢,应该的。”
安置好患者,小熊回到护士站继续工作。天亮了,那位患者家属手里提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和豆浆,对小熊说:“护士,你忙碌了一晚,看着你一个人忙前忙后,那么辛苦,我老婆特意嘱咐我买早餐的时候一定要给你带一份。”
“谢谢你的好意,照顾病人是我们的职责。我马上下班了,东西你们留着饿了再吃吧。”尽管拒绝了患者的好意,但小熊的心里却感到暖暖的。(吴翠焕 涂晓晨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