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湖北省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组织了走进山区科技扶贫的活动。《护理学杂志》编辑部高度重视,委派协和医院护理专家——吴红艳主管护师作为唯一的护理人员,与一行武汉医、护、药专家组成的医疗队远赴遥远的四川省凉山自治州布拖县进行医疗科技扶贫。
布拖县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县。曾有人说:全国贫困看四川,四川贫困看凉山,凉山贫困看布拖。布拖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靠近云南与西藏,89%以上的地区在海拔2000米以上,县城海拔2385米,彝族人口占96.3%。
由于路途遥远,医疗队于7月16日从武汉出发,途经成都、西昌,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路颠簸,舟车劳顿,风尘仆仆,于次日晚上十点才辗转到达布拖县。
7月18日上午,大家便开始了紧张、忙碌、有序的义诊、授课、技术指导等工作。吴红艳穿上协和医院洁白的工作服,在布拖县人民医院分管护理的副院长及护士长的带领下,对病房进行了参观。针对彝族同胞卫生意识淡漠,疾病知识缺乏,服药依从性差;病房内有的洁污区并未分开,存在安全隐患等现状,吴红艳从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针对基层医院工作人员不熟悉现代化、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方式粗放,以及消毒隔离观念有待加强的现状,吴红艳分别作了题为“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及“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技术”两个专题的讲座。来自布拖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保健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约80人参加了本次学习,布拖县郑副县长也亲临会场聆听。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高兴地说:“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全新的概念,以及很多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而消毒灭菌技术立足基层,体现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这次授课有效提高了我们当地卫生人员的管理意识、管理技巧及消毒隔离意识与水平。”县人民医院杨副院长表示,起初担心武汉“高大上”的医疗团队的授课会令基层卫生人员听不懂,没想到武汉专家的授课与指导如此“接地气”,医务人员纷纷反映学到了所需要的、实用的知识。
吴红艳与几名医疗队员还相约走访了县城附近的彝族贫困乡村。一进村口,几个孩子在小溪边玩耍,看见陌生人有些胆怯。吴红艳从包里掏出些零食递给大家,很快就与小家伙们打成一片了。在几个特困户家,土坯房摇摇欲坠,房子阴暗潮湿,家徒四壁。大家忍不住纷纷慷慨解囊。虽然语言不通,但民族团结的心是相通的。淳朴的彝族人紧紧拉着大家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并一直送到村口,迟迟不愿离去。
在19日下午特里木镇卫生院举行的座谈会上(办公室的椅子是临时从镇上的疾控中心借来的),作为唯一的护理专家,吴红艳首先对不辞劳苦、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兢兢业业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卫生人员表达了感动与敬佩之情;接着她提出,布拖县人民医院较之其他的县级医院,存在两个较特殊的地方,一个是收治的艾滋病病人多,另一个是与病人语言不通;她认为健康教育对于改善彝族同胞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服药依从性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护患沟通是基础;可通过彝族语言院内培训,培养更多彝族护理人才,健康教育宣传单采用中、彝两种语言等措施,促进护患沟通,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卫生局向副局长对她的话表示了认同。座谈会上还举行了简短的捐赠仪式,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将此前募集的十二万八千余元捐款(其中包括主编刘义兰及编辑老师们的捐款)捐给特里木镇卫生院。卫生院邓院长表示一定用好这笔钱,专款专用,将它用于修缮简陋破旧、年久失修的门诊部。会后,吴红艳将不远千里带来的十本《护理学杂志》赠给了特里木镇卫生院。
吴红艳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党课的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精神上的一次洗礼与升华。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护士、一名协和人,将所学知识带给需要的人,为彝族同胞出一份力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人离开了布拖,但心还留在那里,希望能在捐款、捐物,以及科技帮扶等方面继续想办法,尽力为布拖的彝族同胞提供更多的帮助。(吴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