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感言
耳鼻咽喉科学雷锋“飞翔之梦”志愿服务队
2017-03-16 阅读量:
分享:

无声的坚持 真挚的守候

我是简丹妮,耳鼻喉科三十楼的一名普通护士,我们科有一群致力于服务无喉患者的护士们,在陈庆护士长带领下,长期志愿为无喉患者提供护理专业指导以及延续性的无喉患者食道发声指导。经过我们这几年不懈努力,很多患者重获新声。

无喉患者和普通人不同,我们举办食道发声训练班时曾邀请了一位患者马国华当老师,52岁的他是一名喉癌患者,术后他与我们长期用食道语交流,说起食管语,马老师很感谢食道发声给了他第二次说话的机会,坚强的马老师在谈起自己与疾病抗争的历程时,眼睛不禁泛着泪光,他总说“希望和我同病相怜的人都坚持下去,用最短的时间重新学会说话。”然而重新开口,对于因病情需要将喉全部切除的喉癌患者来说,术后根本无法用喉发身讲话,很多患者因不能讲话而变得孤僻、抑郁,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甚至脱离社会。马老师术后也经历了一段沉默又抑郁的时期,经过医务人员和家人的精心护理和积极鼓励,马老师的内心慢慢坚强起来,终于,通过医务人员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坚持不懈,他最终学会了食道语。了解了马老师的经历后,我深深感到无喉患者重获新声之路是多么艰辛,深深被他们的坚强所感动。

会打嗝是食管发声的关键一步,马老师在2012年6月时开始学习食管发声,两天练习后开始打嗝,但打嗝质量不好,他坚持练习了一个月,才能打嗝时声音响亮,三个月后他发出第一个音。一天中午,马老师如期到医院复查,而平时常常陪他一起来医院的女儿没有来,我就顺口问了一句“您女儿呢?”突然听到沙哑的“上班”,我反应过来这是马老师第一次完整说出一个词语,顿时我的泪水不禁红了眼眶,旁边其她护士也都纷纷鼓掌,大家为马老师的成功骄傲。在我们的鼓励和家属的支持下,马老师就这样一天天坚持练习。五个月后,他能断断续续说三个字到四个字;八个月后,他终于可以连着说一句话;到了2014年,马老师已经能与人简单交流;现在,他已经重新回到出租车司机的岗位上啦。说起这漫长的练习过程,马老师感慨万千,“练习很辛苦,时间长,除了不能说话,还要承受自己心里的痛苦和压力!”马老师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现在上班,他能和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他还想要继续加强练习,相信他终能达到正常人的水平。马老师还积极参与耳鼻喉科举办的无喉交流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指导食道语练习,给与其他无喉患者满满的正能量和发声的曙光。

在组织无喉患者交流会以及微信交流群中,我承担着发声指导的重任,在教学中,我往往被感动,年迈的老人,坚持不懈的练习,老伴不离不弃,互相扶持,给予彼此全力支持;走出病魔阴影的父亲,与病友们分享抗病心得,不断激励着和自己一样的无喉患者。他们和马老师一样,坚持不懈的学习,无私奉献帮助他人,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一位位无喉患者饱含喜悦的泪水,用食道语跟我们说“谢谢”的时候,我们的心更加滚烫,因为我们的付出终于收获患者的康复,收获满满的感恩,我们不断激励自己,帮助更多的无喉患者重新发声,重返社会生活。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

下一条:爱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