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
4.志愿服务风险规避
2016-09-23 阅读量:
分享:

一、 注意事项

在医院这样的公共机构,注意:

1. 保护个人财务。志愿服务时不要携带贵重物品,注意保管好个人财物。

2. 保护个人健康。志愿者对自身人身安全负责,必须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言行文明,态度好、服务周、知识牢、常抱歉、婉拒绝、满自信、识安全。保持良好心态,多沟通交流。

3. “帮好”患者。志愿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知道、不确定、无法解答的问题、事情,一定请专科医务人员、专业导医人员处理,不能凭借想象做出解答,将无法解答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相关负责人处理;不承诺与志愿服务无关的事情。不单独陪伴、陪护、培检病人,不为患者保管财物。不负责为患者解释检查、化验结果。未经医生或护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为患者提供物品及食品;不能发表任何关于病情、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的意见;不能进行、推荐治疗活动;不能参与商业宣传、销售活动;不得解释医疗费用问题;不得为患者及家属允诺提供挂号、住院等的帮助;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得以任何形式接受患者的物品或馈赠。所以,在既定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做分配的志愿服务工作,不发表个人主观意见,不确定、突发情况立即请教专业人员。

二、医学防护

标准防护是为保证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针对医院环境中患者的防护体系。医院志愿者通过学习并遵守常规防护体系,提高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降低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感染的风险。

标准防护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物理屏障防护(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和隔离防护(疑似患者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额外防护实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志愿者应根据疾病的传播方式(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和其他传播途径)和暴露风险,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若志愿者接触患有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性感染或皮肤感染等),视情况采取以下两种措施: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

2、若志愿者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的隔离与预防,主要隔离和预防措施有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若志愿者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则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双向预防是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播到志愿者,又要防止疾病从志愿者传播给患者。对就诊的空气/飞沫传染病的患者及陪护人员均应嘱起戴口罩,并注意咳嗽礼节。

三、 手卫生

洗手是防止病原体播散的最重要的隔离技术之一,是做好任何一类隔离的前提条件,是预防传染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应在下列情况下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洗手的方法:

卫生手消毒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图洗手方法中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揉搓时间不少于15s

四、突发事件应对

1.志愿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发生紧急意外情况,请立即(协助服务对象家属)求助周围医务/工作人员和联系本次志愿服务对象方负责人,若非住院患者,联系本次志愿者方负责人。医务人员根据医院相关应急预案进行救治、处理。双方负责人处理后向团委备案。

2.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发生紧急意外情况,请立刻停止服务,避免事态扩大,立即联系本次志愿者方负责人进行处理,必要时向周围医务/工作人员求助。医务人员根据医院相关应急预案进行救治、处理。负责人处理后向团委汇报,团委根据事件发生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志愿服务区域中发生其他紧急意外情况,请立刻停止服务,立即联系本次志愿者活动的志愿者方负责人进行协调、处理,必要时向志愿服务组织方汇报,处理后向团委备案。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