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技术
骨科手术有了可吸收的“钢”板螺钉
2004-08-05 阅读量:
分享:

高分子材料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医学领域亦不例外。日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的杨述华教授成功为一名截骨矫型术的患者实施可吸收接骨板和螺钉的内固定手术,手术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因接骨板和螺钉均为可吸收降解的,患者自然免除了二次手术之苦。

传统的骨科手术一般要经过两道程序,首次手术将金属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置入体内,待伤骨折处愈合后再将内固定物取出。这种传统的骨科手术不可避免的要给患者带来“第二次痛苦”。如今,新的科技成果诞生,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骨科手术的“二次痛苦”已经可以避免。

杨述华教授介绍说,“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是由聚乳酸材料加工而成,通常在植入体内12-18个月后,100%降解成乳酸(人体新陈代谢产物),再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后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它对组织无刺激,无任何毒副作用。体内强度维持时间大约为6个月。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其最具有临床吸引力的优点是,接受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装置做骨折内固定的病例,在骨折愈合后无须再做一次撤除手术。在协和医院骨科,目前已有几百名患者因可吸收生物降解内固定物的应用而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

既往人们曾认为,可吸收生物降解内固定物的机械性能弱是限制其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必须具备相当硬度、足够的稳定性和在人体内最终能完全降解等物理性能,并不能产生任何并发症。多年来,经国外研究人员不断创新攻关,高分子生物降解植入装置已经具备上述要求并达到了预定目标。

在我国,可吸收生物降解内固定物的研制已于1997年列入国家“863”高科技研究计划,目前已有国产的可吸收螺钉成功应用于临床。众多学者认为,高分子生物降解骨连接材料特别是自我增强型材料的问世,已经成为人类骨科领域的一大创新成果,将成为替代和/或改变金属植入物的理想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