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去年1月,我院选派对外医疗联络部谢添同志作为第三批华中科技大学驻孝感市孝感县巴石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员,开展扶贫工作。该同志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扶贫工作任务。该同志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2018年驻孝昌县王店镇巴石村扶贫工作总结
2018年1月9日,受医院组织部推荐、学校组织部委派,我来到了孝昌县王店镇巴石村开展为期1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刚到这里时,我感到有些彷徨,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对农村的环境感到十分陌生,对于接下来一年的工作、生活更是有点不知所措。但这样的担心,在接下来一个月队长的和蔼教导和村干部的热情帮助下逐渐消融。心思沉静下来后,我开始严肃认真的对待接下来的每一件工作。入村的头一个月,队长带着我们新队员逐一走访了在家的贫困户们,对于每一家的住址、家里情况甚至外出子女务工情况,队长都了如指掌,这不禁让我十分惊讶佩服,而队长表示,只要你把心放在这里,放到这些贫困户身上,这些情况你自然就会灌注在你的脑海里。用“心”去记忆,这是我在巴石学到的第一个感悟。
年后的第一个月,队长又带着我们抄写补录94户贫困户的扶贫手册,共分A、B两份,一共188本,每一本都要将近期贫困户所享受落实的扶贫政策更新上去,涉及教育补助、医疗报销、低保五保、产业分红、结亲帮扶等诸多内容。一笔一笔的手抄不禁让人手酸,我忍不住问道“手抄费时效率也低,为啥不能做成电子版?”队长的回答让我深思:抄的过程也是你熟悉贫困户家庭情况的过程,只有通过一笔一笔的劳动,你对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享受哪些政策才会记忆深刻。体累才会印象深。用“勤”去体会,这是我到此学到的第二个体悟。
往后的日子如上了发条的时钟,越走越快。我也总结出,我们驻村工作队在巴石村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块:一、帮助贫困户申请各项扶贫政策,并督促落实;二、帮助开拓发展村集体产业,提升村集体收入,并带动贫困户就业;三、优化提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美化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四、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思想政治素质。村里交通不便、信息传播相对闭塞,一些村民不了解当前的扶贫政策,我们会定期走访宣传,有些该享受而因为未申报没能享受的政策,我们都会及时帮助补报;从2017年开始,我们驻村工作队就陆续在村里扶持建立了养殖基地、大红桃种植基地和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带动了一批常年闲散在家的贫困户就业,且三个基地的年销售收入都会拨出一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用来投入村集体建设和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中去;且从2016年的户户通电、通水泥路,到2017年户户通自来水,再到如今的村篮球场、停车场、花坛绿化、村中心广场改造升级、公厕革命、湾组改造等,我们都在一步一步的为巴石村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做着努力,力求将巴石打造成一个绿色美丽的乡村;同时为了改善村民单调乏味的生活,工作队牵头组建了巴石村广场舞队,并出资购买了音响设备,现在每天都能在村广场上看到村民们跳起欢快的舞步、洋溢幸福的笑脸;此外,我们每年都会邀请校医院及附属医院来到巴石为当地村民举办健康义诊和讲座,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识并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增强他们的健康对医疗的可及性。诸如此类的活动、举措太多太多,我也一一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了这一个个难忘的时刻。
一年时间很短,也许做不了几件大事,但我所求的也只是能尽自己的心力去做几件有意义的事,只为不辜负这一年的青春,不辜负村里乡亲的信任,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巴石留下自己的印记。脱贫之路,任重道远。农村的贫困户们要脱得不仅是经济之贫,更是精神之贫、医疗之贫,而我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巴石村民们以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勤劳的双手和欣慰的笑脸迎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