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科室简介
2021-11-11 阅读量:
分享:

超声医学科由超声医学历史先驱、中国超声心动图学奠基人王新房教授于1961年创立,是我国最早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超声影像科室,也是国内首个设立超声专业硕士点(1981年)、博士点(1990年)及国务院首批审核通过的博士后培养点单位(1995年)。目前,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湖北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超声医学研究与诊疗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省级示范性规培基地单位。

科室在国内外享有卓越声誉,历任或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学会主委1人,副主委3人,青年委员会副主委1人,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委1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急重症超声专业委员会主委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优青1人。在2024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科室位列全国第五,并连续十年蝉联全国前十、华中地区第一。2024年STEM量值全国第七。

科室医疗团队力量雄厚,现有主院区、车谷院区、骨科医院、金银湖院区四个院区,职工224名(含返聘),包括医师116人、技师及护师8人、专职研究员2人、博士后4人,文员94人。拥有正高 8人,副高17人。医师系列中,拥有博士学位 63人,硕士学位 51人,有国际研究背景人员22人,人才队伍结构合理。

科室年接诊量90余万人次,临床业务范围广泛,涵盖常规心脏、腹部、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等超声检查,同时日常开展胎儿心脏缺陷超声诊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脏介入术中超声监测、心外术中超声监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腹部脏器及小器官介入超声诊疗、超声造影、肌骨与神经超声、颅脑超声、男科超声、超声5G远程会诊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临床特色项目。学科亚专科建设日益成熟,细分先心病组、瓣膜病组、心肌病组、胎心组、心脏术中组、浅表器官组、肌骨神经组、外周血管组、腹部介入组等14个亚专业组。科室积极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多次获得院级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

科室拥有独立实验室,隶属于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国际视野的超声医学科研团队。团队目前拥有独立PI 23名,专职研究员2名,在站博士后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32名。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优秀青年、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以及863、973子课题等240余项;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约1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49篇,IF >10分29篇,多篇发表于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JACC-Cardiovasc Imaging、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杂志;获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或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及教育部/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青年医学科技奖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作为重要参与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科室被业界誉为“中国超声心动图的发源地与人才培养摇篮”。科室现有博导6人,硕导11人,迄今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87人,博士后14人,培养国家优青1名。主编及参编超声专著与教材53部,其中《超声心动图学》6次再版,并荣获 “人卫精品力作”称号。学科带头人谢明星教授连续两届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带领教学团队获得教育部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项目、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余项。教学团队为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华科大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并连续六年荣获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学团体”荣誉称号。团队成员曾先后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称号、“三育人”奖、“伯乐”奖等多项教学荣誉。

科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香港等国际与地区的12所世界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国际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布朗大学建立双一流人才培养与临床合作项目,并于2024年获湖北省首个超声医学研究与诊疗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授牌,累计选派36名青年人才出国深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