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动脉粥样硬化专题会议举行
2010-06-14 阅读量:
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大会主席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心内科主任Peter Libby教授发表精彩演讲

2010年6月11日至13日,由国家级重点学科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湖北省生物靶向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心外科、超声科、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动脉粥样硬化专题会》在武汉锦江国际酒店举行,会议汇聚了海内外400余位专家学者,并有国际著名动脉粥样硬化专家,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心内科主任,Braunwald心脏病学(第八版)主编,Peter Libby教授以及其他50余位来自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及武汉、长沙、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哈尔滨、深圳、济宁等地区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学者进行了6项专题40个学术报告,围绕当前心血管病生物靶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6月12日上午8时,大会开幕式暨协和医院心研所建所30周年庆典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致辞。大会由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主持。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专场,会议荟萃了国内外动脉粥样硬化领域的新进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全新的视角进行诠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来自美国的Peter Libby教授,Guo-Ping Shi教授,王擎教授以及协和医院心研所所长廖玉华教授纷纷进行精辟的演讲,他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新兴的研究方向是从基因、蛋白、细胞及组织器官水平认识其分子靶点,针对其病理生理环节中的关键分子进行有效“打靶”,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心血管病治疗学进入生物靶向治疗时代。与会者表示,作为针对靶向治疗领域的高端论坛,大会荟萃了独到而精辟的报道,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见解,体现了先进的水平。

最后,大会主席廖玉华教授做了会议总结,靶向治疗是心血管病治疗研究的方向,而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靶向治疗是目前乃至将来有关方面科学研究及临床诊疗的重中之重。本届论坛以“创新的学术内容、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效的会务组织”圆满谢幕。通过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加强了国内外同道的合作交流,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靶向治疗研究和成果转化后的发展,为组织开展心血管病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病诊疗水平,为我国的心血管病学繁荣和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谢江娇 魏宇淼)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