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我国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应邀,在我院药学楼六楼会议室,与药剂科职工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座谈会。
我院药学教研室陈东生主任首先简要介绍了协和医院的医院药学布局与发展现状。孙院士对我院医院药学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与赞许,强调药学工作是一项“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工作,无论是药学一线工作者还是研究人员均需尽职尽责。
随后,孙院士对我院药学研究人员在药学研究中遇到的疑惑给予了解答。问题涉及到提高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如何走出国门、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及医院药学研究者如何进行科研选题等诸多方面。孙院士认为: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中药质量标准取得了长足进步,新技术、新仪器的推广应用,丰富了中药质量的控制手段,但是在中成药生产中,中药材原料产地的不固定、生产工艺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最终产品质量会产生影响,中药研制应明确药材来源、产地和工艺技术参数的要求,并将其纳入保证中药质量的控制环节中。他谈到,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生产出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确、毒副作用较小的高质量药品,应做到“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符合国际质量标准,中成药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认为,一味中药可能会有上百种以上的化学成分,但一种中药或一个复方,总是有一些含量较高或某一类、某几类化合物为主的化学物质基础,认识这些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而这些基础研究工作,正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植物药学研究所欠缺的。当提及德国与日本植物药发展现状时,他强调中国药学工作者在研发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与保证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已投入14亿元巨资,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际市场要求和先进国家植物药工业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一些科研工作还欠扎实,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对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认识不足,有急功近利思想等造成的。当谈及科研选题,孙院士认为医院药学科研者最大的优势在于密切接触临床,这是一般的科研院所不具备的,应该结合临床选题,开发一些临床疗效确切的药物开展药学实验研究工作,并从多靶点的药理学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最后孙院士总结说:实现中药现代化,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紧密合作,同心协力。孙院士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作风,深刻洞悉问题的能力,谦虚平易的大家风范,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对孙院士的讲解,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胡琪韩勇陈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