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塌方”形似漏斗 可盛水75毫升
不开胸 微创矫形填补中南空白
(本报讯 通讯员 涂晓晨 摄影 崔 俊)只需在两侧胸壁上切开两个2厘米的小口子,借助胸腔镜,根据畸形程度,将植入胸腔的特制钢板塑成一个“模子”,然后把钢板两端固定在两侧的肋骨上。昨日,协和医院成功为一漏斗胸患儿实施了胸腔镜微创矫形手术。
4岁的宁宁(化名)来自河南,自小胸口就凹陷了一个“坑”,形似漏斗,可以盛上75毫升水。经诊断,是由于胸骨先天性发育畸形造成的。由于胸部“塌陷”,殃及心肺受压,女孩子宁宁不能向正常儿童一样跑跑跳跳,更不敢穿薄衣服。
据了解,旧有治疗漏斗胸的常规方法是在前胸纵、行向切开约15到20厘米的创口,切除畸形肋骨后再用钢针固定。但手术的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留有永久疤痕,显然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
我院小儿外科汤绍涛、阮庆兰两教授遂决定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胸腔镜引导下的微创手术。
术中,两教授在患儿胸壁两侧各作一个2厘米的皮肤小切口,分离开胸壁软组织,作为植入钢板的“通道”;接着将呈倒“U”形的特制钢板引入胸腔,根据患儿胸口畸形程度塑性后的钢板,垫于患者胸骨后翻转,将畸形胸骨用力顶起,凹陷的胸部立即被抬平了。整个过程不过30分钟。
据汤教授介绍,不开胸的新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中钢板可按患者胸廓畸形程度的不同进行塑形,更适应个体的差异,而且患儿的恢复也快。植入的钢板根据患儿康复的情况于2年后撤出。矫形后的胸部平整,与常人无异,且解除了心肺的受压状态,大大改善胸廓外观。据查,这种微创矫正漏斗胸手术在中南地区属首次开展。
小贴士1:根据小儿骨质的特征,漏斗胸的最佳矫正时机是在3到12岁。因为该年龄段骨质软硬度合适,可塑性强,矫形效果好。
小贴士2:漏斗胸属于先天性骨骼发育畸形,并不是人们常常认为缺钙片和营养不良引起的,它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采写:涂晓晨 联系方式:协和医院宣传部430022

朮前

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