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期间,在我院胸外科主任王建军教授主持下,与刚留美归来的李劲松副教授主刀,成功的将淋巴示踪技术应用于一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此例患者为老年男性,术前胃镜确诊为食管下段癌。术中应用淋巴示踪剂—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商品名为卡纳琳),将其注射到肿瘤周缘,其中含有的超微炭颗粒被巨噬细胞迅速吞噬,进入相应的区域引流淋巴管和淋巴结,使其滞留大量的超微炭颗粒而被染成黑色,进而实现了肿瘤区域淋巴结的活体染色,起到淋巴示踪的效果。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术者在术中很容易用肉眼观察到被示踪剂染黑的引流淋巴结,即使是很小(1-3mm直径)的淋巴结,肉眼也容易判别,从而使淋巴结摘除的数量大为增加,同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据相关资料,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解剖的范围两者均为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的最佳方法是将原发灶和存在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完全切除,是取得高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可是,淋巴结通常隐匿在脂肪组织中,与大血管伴行,在血染术野中彻底清除这些引流的淋巴结,常常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手术中使用活体淋巴结染色示踪,帮助彻底清除淋巴结,是提高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良好的愈后将减少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减轻社会负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这一技术已用于胃癌的治疗,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尚属国内首例,是食管癌外科治疗方法学上的一大重要进步,为肿瘤病人带来了新福音。
杨光海介海云 200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