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治疗100周年巡讲会在汉举行
推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我国开展
3月15日,由武汉协和医院和ALK(丹麦爱尔开-阿贝优公司)联合举办的特异性免疫治疗100周年巡回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此次研讨会以纪念特异性免疫治疗(SIT)100周年为主题,在国内四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和广州接连展开。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此种治疗的科室之一,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协办了武汉站巡讲活动。作为学科带头人,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主任孔维佳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孔维佳教授首先介绍了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发展历史及作用机制,并重点强调了标准化免疫治疗在中国的临床意义。特异性免疫治疗诞生于100年前,它和疫苗的作用机制相似,是提取过敏原中的致敏蛋白,以小剂量注射给患者,后一步步增加剂量直到一个患者可以耐受的最佳限度。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机体逐渐适应注射进体内的致敏蛋白,当再次遇到这种过敏物质时,身体就不会再产生过敏反应。该治疗在欧洲和美国已被运用多年,并有成熟的研究证明它对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有明显甚至治愈的疗效,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认可的可改变过敏机制的对因治疗。
孔维佳教授着重指出:特异性免疫治疗看似治疗方法简单,但对2个环节要求甚高:一是准确的诊断,挑选适合做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二是选用标准化的变应原,标准化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安全的基础。所谓标准化是指由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有效维持剂量的主要致敏蛋白含量要在5-20µg/ml,每批次变应原试剂的总生物效价一致,也就是说如换新药瓶,无须退针。以上两点是保证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的基础。
据了解,此次特异性免疫治疗百年巡讲活动,将大力推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全国的开展。北京站、上海站的巡讲活动已分别于3月11日、3月13日举行,广州站将于3月17日举行。
武汉站巡讲会上,来自湖南湘雅医院,及湖北省内各大医院的耳鼻喉科,儿科的近百名医生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结合多年临床观察及实践,针对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长期疗效,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进展展开讨论。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过敏反应室陈建军博士还在会上作“湖北省变应性鼻炎协作组多中心研究工作汇报”。(黄冬香 张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