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湖北省第一、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相继入住协和医院
2005-07-25 阅读量:
分享:

湖北省第一、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相继入住协和医院

7月14日 湖北干细胞捐献第一人周伟入院协和

7月14日上午8点20分,倍受关注的湖北省非亲缘性骨髓捐献第一人周伟迈着从容的步伐住进了协和医院骨髓移植病房,面对该院医生护士热情的目光,这位随州小伙子仍略显拘谨。

我院血液科的医务人员为他献上鲜花表示敬意,并准备最好的专门病房,为他买了奶粉、饮料等补品,让小伙子安心住院。著名血液病专家、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邹萍教授介绍说,象这样的非血缘性关系的骨髓配型成功率为八千到一万分之一,确是极为幸运。周伟入院后,医院将在医疗上精心安排,对他进行体格检查,为让他消除顾虑还将带他参观骨髓移植的层流病房;从今日起将对连续5天给他注射造血因子,将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以备造血干细胞采集。

周伟去年在武汉义务鲜血时,自愿登记捐献骨髓。今年3月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确认:他的骨髓与山东济南的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

我院是我国中西南地区开展骨髓移植最早的医院,目前已开展各类骨髓移植130多例,其中70%以上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因此成为承担周伟捐献骨髓的首选医院。

据悉,采取骨髓后周伟可直接出院,对身体无任何影响,3个月后医院降为他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

7月18日 周伟造血干细胞取出被送往济南

7月18日上午6时,周伟在病房接受了最后一支动员剂的注射。他的主管医生夏凌辉副教授介绍,经过5天的动员,他的造血干细胞数已增长为正常的7倍,适合采集。

上午8时55分,周伟平静地走进骨髓采集室。护士在周伟的双臂上各插上一支导管,血液通过导管进入细胞分离循环机,在压力的作用下,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分离后的血液将回输到周伟体内。

9时25分,第一个25分钟的循环结束,无菌采集袋中逐渐出现了蛋黄色黏稠液体。操作医生张纯说,这就是分离后的造血干细胞。整个采集过程要进行14个循环。

下午1时53分,采集结束。由于整个采集过程中周伟的双臂都不能动,4个小时下来,他的两臂几乎失去知觉。看着医生手上的小半袋蛋黄色液体,他感慨不已,“没想到这点东西就能救一条人命,这几个小时真是值啊”。

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邹萍教授介绍,由于济南的患者在激素治疗中,体重迅速从68公斤猛增到75公斤,而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与患者体重呈正比;加上周伟与受者的血型不合,移植前需剔除红细胞,将导致细胞数量减少;且运输中也难以保证所有细胞的质量,因此周伟在19日下午,还将接受第二次采集。

7月18日下午5时,周伟捐赠的111毫升造血干细胞,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医生的护送下,踏上去山东济南的火车。19日上午,周伟捐赠的骨髓将被植入济南的一名白血病患者体内。

7月19日 周伟的造血干细胞注入患者陈刚体内

经过17个小时25分钟长达1千公里的长途运输,19日中午,湖北骨髓库捐献第一人周伟的111毫升造血干细胞,到达济南后缓缓地输进患者陈刚体内。近6个月没有露出笑容的陈刚躺在无菌病房绽放出了笑容,“谢谢周伟,谢谢!”一旁的父母也喜极而泣。

在对周伟干细胞作鉴定后,11时许,医生就将周伟的造血干细胞缓缓输进陈刚体内。躺在无菌病房接受干细胞的陈刚,通过电话与本报记者进行了通话。当本报记者转告周伟的问候:“希望陈刚早日康复,过上健康人的生活”时,陈刚竟激动得咳嗽起来,并坚持着说:“谢谢周伟,如果没有周伟,我的精神早就崩溃了,人也不在了,谢谢!”得知周伟个子较小时,这位21岁身高有1米75重达75公斤的山东小伙,不好意思地笑起来:“这是小个子救大个子啊!”

25分钟后,周伟第一次捐赠的111毫升干细胞液输入陈刚体内。为避免浪费,黄医师还特意用生理盐水冲洗冰袋,确保这千里之外捐赠来的生命液全部“流”进陈刚体内。

7月19日 周伟再捐造血干细胞

19日下午,我院血液研究所的医护人员第二次采集周伟的造血干细胞。

据负责周伟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的张纯医生介绍,前天从周伟身上采集的111毫升富含造血干细胞的液体已基本能满足了山东小伙陈刚的需要,但为了让陈刚生还的把握更大些,周伟昨日进行了第二次采集。

19日的采集从下午1点30分一直持续到4点48分才完成,进行了10个循环,共采集淡红的液体82毫升,其中主要是造血干细胞,再加少量的抗凝剂和营养液。

周伟两天来已被一动不动地固定在病床上累计近10个小时,他说手脚有点麻,关节肌肉也有点酸痛,口也感到干。护理医生时不时给他喂果汁。

19日中午,陈刚的父亲从山东给周伟打来电话,表达了对周伟的万分的感谢。

7月20日 湖北捐髓第二人入院协和

7月19日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士官钟碧波从广州飞抵武汉,他是继周伟之后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捐髓第二人。他将入住协和医院,其捐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将被送往广州,救助一名白血病患者。

7月20日上午8点15分,刚刚结束第二次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周伟,将钟碧波领进了自己住了4天的病房。他们热情拥抱、握手,周伟向钟碧波详细介绍了抽取干细胞时自己的切身感受,两人相互鼓励,相互祝福,场景十分感人。

去年4月,在驻澳部队服役4年的钟碧波回老家江西萍乡休假,“5.1”那天他来武汉旅游,在佳丽广场流动献血车上填写了“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留下了5毫升血样。

今年3月,远在珠海驻澳部队基地的钟碧波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北分库的电话,说他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成为湖北省第一例配型成功的捐献者,两个月后,周伟也配型成功。

“因为公司安排我出差,我提前献了,抢了你的‘第一’。”周伟拉着钟碧波的手有些愧疚。钟碧波爽朗地笑了:“前后都一样,只要做了这件事就行了!”

周伟与钟碧波形影不离。“打了‘动员剂’后,关节会有点酸痛,还会有很困的感觉,你要放松点。”周伟一遍遍叮嘱钟碧波。已多次参加无偿献血的钟碧波说,比起一条生命来,采集时的痛苦算不了什么。

上午9点15分,医生为钟碧波注入了第一针“动员剂”——粒细胞刺激因子,下午又注射了第二针,这样连续打四天后,就开始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接受钟碧波造血干细胞的是广州军区一名患白血病的军人。钟碧波说,他最大的愿望是看到战友康复,重返训练场。

(袁柏春采写整理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