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107度农夫”在汉挺起腰杆
面朝黄土10多年,如今终于能够仰望星空

49岁的恩施农民黄师傅昨日上午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在重度驼背的折磨下,过了10多年面朝黄土的日子的他,终于有望像常人一样,能够仰望星空了。
黄师傅在20多岁时就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因家境困难一直没有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一节节脊椎逐渐长到一起,僵硬得如同一块板子,并开始出现驼背症状,且越来越重。至36岁时,他上、下半身已呈直角,无法抬头、平躺,睡觉也只能侧着身子。“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正常走路,能抬头看到天空。”黄师傅的儿子黄洵珣说,由于上身长期弯曲压迫心脏、胃部等,父亲不适感越来越强。5月底,家人筹钱将父亲送到武汉协和医院。
经检查,黄师傅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重度僵硬型后凸畸形,脊柱向前107度弯曲。由于其年纪较大、内脏长期受压且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矫正手术风险极大,稍有意外轻则瘫痪,重则有生命危险。
经充分讨论,协和医院骨科决定分三步进行手术。首先是腰椎截骨,约三周后进行髋关节手术,半年至一年后再进行颈椎截骨手术。按术前评估,术后脊柱弯曲度减小到50度左右。
一期手术于前日上午8时许开始,手术体位却成了问题。通常情况下脊柱手术患者需要趴着,但黄师傅无法平躺。医生为其设计了一个极特殊的手术体位——弓着腰趴下,身下空隙用多个枕头填满并固定。此外,还在其额头处垫了一个水袋,避免鼻子、口腔受压迫。
术中,医生在其背部开了一个约25厘米刀口,将腰部第3节椎体做了个楔形截骨,随后将脊柱慢慢复位,并用钢钉固定。为避免突然改变的脊柱形态损伤神经,手术过程中一直监测神经情况。至下午2点半左右,手术顺利结束。“矫正如此严重畸形的脊柱,这在省内尚属首例,在国内也暂未见到相关报道。”主刀医生、协和医院骨科主任杨述华教授提醒,早期积极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十分重要,中晚期患者可通过手术矫正,提高生活质量。(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