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十五载研究终结硕果
自1991年始,“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课题组在王新房教授的带领下,立足于国际前沿,对三维超声成像的数据采集、图像重建、显示和分析技术的标准化,以及心血管、腹部脏器等多个器官疾病的三维超声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至2005年获奖止,该成果的诞出已历经15年。
多年来,课题组在国内率先研制了适于心脏检查的经食管多平面旋转式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软件系统;应用抑制心脏结构回声、以灰阶信号显示血流的方法建立了最早的动态三位血流的灰阶成像法;应用多平面经食管探头进行经胸超声探查,获得了定位更准确与清晰度更高的动态三维图像,提出了经胸多晶片探头旋转扫描系统设计的新思路;通过与解剖学、病理学、手术所见和相关影像学的对比研究,并确立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最佳技术参数,明确了三维超声图像征象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提出了瓣膜病变和间隔缺损等病变三维超声诊断的新标准,建立了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左右心室整体、区域和节段的容积、搏出量、射血分数和心肌重量,以及动态三维彩色多普勒测量主动脉血流量的系列新方法;将室壁动态(CK)技术引入三维超声成像领域,建立了三维室壁动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立体显示以及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相对搏出量和射血分数的定量分析。
课题组有关论文165篇先后发表于国内外十多种著名杂志,SCI收录9篇并被引用69次。课题组负责人曾作为特邀代表在日本、韩国、埃及、印度、波兰等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上10余次作专题报告或大会发言。王新房教授被邀请参与制定了国际上第一个《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经国际心血管超声学会通过,发表于《Echocardiography》杂志。(涂晓晨夏家红胡波)